摘要 | 第1-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一、选题意识 | 第8-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一章 法治行政原则的思想背景 | 第10-30页 |
一、法治思想的基本品格 | 第11-15页 |
(一) 法治的关怀重心 | 第11页 |
(二) 法治的古典表达 | 第11-14页 |
(三) 法治的核心成分 | 第14-15页 |
二、普通法系中的“法治”思想——以英国为分析中心 | 第15-20页 |
(一) 英国法治的起源 | 第15-17页 |
(二) 英国法治的发展及表达 | 第17-20页 |
三、大陆法系中的“法治国”思想——以德国为分析中心 | 第20-28页 |
(一) “法治国”理论的起源 | 第21-24页 |
(二) “法治国”理论的发展 | 第24-28页 |
四、本章基本结论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法治行政原则的成立过程 | 第30-46页 |
一、理论意义上的考察 | 第31-40页 |
(一) 二元法律理论的提出 | 第32页 |
(二) 二元法律理论的区分 | 第32-36页 |
(三) 法律概念与法、政治、社会的关联 | 第36-38页 |
(四) 法治行政 | 第38-40页 |
二、历史意义上的考察 | 第40-44页 |
(一) 前史——刑事法和租税法的保留 | 第40-42页 |
(二) 法律保留的成立 | 第42-44页 |
三、本章基本结论 | 第44-46页 |
第三章 法治行政原则的中国性 | 第46-63页 |
一、法治行政原则的中国性之背景 | 第47-51页 |
(一) 论述前提的界定 | 第47-48页 |
(二) 国家理念的转型 | 第48-50页 |
(三) 法治道路的选择 | 第50-51页 |
二、法治行政原则的基本表达方式 | 第51-54页 |
(一) 国家法的表达 | 第51-52页 |
(二) 理论界的表达 | 第52-54页 |
三、法治行政原则难题的本质原因 | 第54-61页 |
(一) 国家伦理的亏空 | 第56-58页 |
(二) 政治理性的泛化 | 第58-61页 |
四、本章基本结论 | 第61-63页 |
代结语:我们这个时代的任务 | 第63-67页 |
一、一个宿命式任务的延续 | 第64-65页 |
二、一个可欲性任务的提出 | 第65-67页 |
参考书目 | 第67-72页 |
后记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