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容隐制引发的法律思考--亲属证人特权之历史分析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引言 | 第7-10页 |
| 第一章 中国古代容隐制的历史发展 | 第10-19页 |
| 一、西周与春秋战国时代 | 第10-11页 |
| 二、秦朝、汉代 | 第11-12页 |
| 三、唐代 | 第12-13页 |
| 四、明代 | 第13页 |
| 五、清末 | 第13-14页 |
| 六、民国 | 第14-15页 |
| 七、我国港、澳、台地区 | 第15-16页 |
| 八、我国现行法律规定 | 第16-19页 |
| 第二章 域外相关法律制度的考察 | 第19-23页 |
| 一、古希腊、古罗马 | 第19-20页 |
| 二、英美法系国家 | 第20-21页 |
| 三、大陆法系国家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我国容隐制赖以存在的宗法情结 | 第23-27页 |
| 一、宗法制度概述 | 第23-24页 |
| 二、“亲亲”与“尊尊”——宗法制度的核心精神 | 第24-25页 |
| 三、“亲亲”、“尊尊”与“亲亲相隐”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亲属证人特权规则存在的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 一、利益权衡原则是亲属证人特权规则的思想理念基础 | 第27-28页 |
| 二、和谐稳定是亲属证人特权规则的伦理基础 | 第28-30页 |
| 第五章 设立亲属证人特权规则的现实可行性分析 | 第30-35页 |
| 一、公众可接受性原则分析 | 第30-31页 |
| 二、社会文化基础论证 | 第31-32页 |
| 三、我国现行法律对“亲属”的有关规定 | 第32-33页 |
| 四、我国学者对亲属证人特权规则的立法建议 | 第33-35页 |
| 第六章 关于构建亲属证人特权规则的思考 | 第35-41页 |
| 一、亲属证人特权的概念 | 第35-38页 |
| (一) 亲属 | 第35-37页 |
| (二) 证人 | 第37页 |
| (三) 特权 | 第37-38页 |
| 二、亲属证人特权适用范围 | 第38-39页 |
| 三、亲属证人特权适用程序 | 第39-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