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困顿:近代江西的工业化历程(1858-1949)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4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 第8-10页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 第10-18页 |
第三节 材料综述与写作框架 | 第18-21页 |
第四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21-24页 |
第二章 相向发展:前工业化时代的江西社会 | 第24-50页 |
第一节 山区的开发与农业经济的新变化 | 第24-30页 |
第二节 手工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第30-38页 |
第三节 商道的变迁与商品经济的盛衰 | 第38-45页 |
第四节 儒学教育的兴盛与传统价值观的强化 | 第45-50页 |
第三章 艰难曲折:江西近代工业的演进 | 第50-85页 |
第一节 九江开关与近代工业的起步 | 第50-57页 |
第二节 新世纪近代工业的发展 | 第57-79页 |
第三节 动荡中近代工业的衰落与崩溃 | 第79-85页 |
第四章 新旧并重:机器工业与手工业的互补 | 第85-136页 |
第一节 新式工业的崛起 | 第85-111页 |
第二节 传统手工业的嬗变 | 第111-127页 |
第三节 新旧博弈与互补共存 | 第127-136页 |
第五章 官民之间:政府与民间的互动 | 第136-165页 |
第一节 地方政府的政策与行动 | 第136-147页 |
第二节 民间的取向与应对 | 第147-157页 |
第三节 官民互动的流变轨迹 | 第157-165页 |
第六章 多重困扰:资本、技术、人才及其他 | 第165-196页 |
第一节 产业资本与工业增长 | 第165-174页 |
第二节 生产技术与工业发展 | 第174-182页 |
第三节 新型人才与工业振兴 | 第182-189页 |
第四节 社会生态环境与工业化 | 第189-196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96-200页 |
附表1—16 | 第200-213页 |
参考文献 | 第213-22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221-222页 |
后记 | 第222-223页 |
个人简历 | 第223-2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