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2002 收养与儿童法》的立法背景 | 第11-19页 |
一、《2002 收养与儿童法》的社会背景 | 第11-15页 |
(一) 20 世纪后期英国的“收养危机” | 第11-12页 |
(二) 国际范围内儿童利益保护和收养改革立法的高潮 | 第12-13页 |
(三) 布莱尔主义 | 第13-15页 |
二、制定过程中的主要争议 | 第15-18页 |
(一) 是否允许同性伙伴收养儿童 | 第15-16页 |
(二) 是否保留适当考虑原则 | 第16-18页 |
三、法案的通过与生效 | 第18-19页 |
第二章 《2002 收养与儿童法》的主要内容 | 第19-28页 |
一、收养法的基本原则 | 第19-21页 |
(一)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 第19-20页 |
(二)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适用范围 | 第20-21页 |
二、收养的成立 | 第21-23页 |
(一) 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适格性 | 第21页 |
(二) 收养同意权的行使 | 第21-22页 |
(三) 试收养与收养令的颁布 | 第22-23页 |
三、收养的效力 | 第23-27页 |
(一) 父母职责的移转 | 第23-24页 |
(二) 收养信息的披露规则与收养后接触 | 第24-26页 |
(三) 收养关系的准正 | 第26-27页 |
四、涉外收养 | 第27-28页 |
第三章 《2002 收养与儿童法》评析 | 第28-39页 |
一、“儿童最大利益”的理想与困境 | 第28-31页 |
(一) 从“将成为人的人”到“人” | 第28-30页 |
(二) 儿童最大利益与人权平等保护的“冲突” | 第30-31页 |
(三)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滥用的风险 | 第31页 |
二、国家监督主义 | 第31-33页 |
三、收养条件的放宽与收养歧视 | 第33-36页 |
(一) 同性恋者的收养权利 | 第33-35页 |
(二) 收养歧视 | 第35-36页 |
四、收养信息披露中的价值权衡 | 第36-39页 |
(一) 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 | 第36-37页 |
(二) 信息披露的潜在风险 | 第37-39页 |
第四章 《2002 收养与儿童法》对完善中国收养立法的启示 | 第39-45页 |
一、《2002 收养与儿童法》的借鉴意义 | 第39页 |
二、中国现行收养立法的不足 | 第39-42页 |
三、完善中国收养立法的若干意见 | 第42-45页 |
(一) 适当放宽收养的条件 | 第42-43页 |
(二) 探索设立负责收养实质审查的专门收养组织 | 第43-44页 |
(三) 规定试收养期并完善收养信息的保存与披露规则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