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金表面多层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分子识别中的应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33页
   ·化学修饰电极的发展概况第9-11页
     ·化学修饰电极的发展第9-10页
     ·化学修饰电极的分类第10-11页
   ·自组装膜的研究概况第11-17页
     ·自组装膜的发展第11-13页
     ·自组装膜的制备第13-16页
     ·自组装膜的结构、成膜机理及组装动力学第16-17页
   ·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第17-24页
     ·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的表征第18-21页
     ·自组装膜修饰电极在电分析化学领域的应用第21-24页
   ·论文的提出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33页
第二章 Β-环糊精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对色氨酸荷电状态的识别第33-43页
   ·引言第33-34页
   ·实验部分第34-35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34页
     ·实验方法第34-35页
   ·结果与讨论第35-41页
     ·C_(12)SH/Au 膜及β-CD/C_(12)SH/Au 膜的制备及表征第35-38页
     ·β-CD/C_(12)SH/Au 膜对不同荷电状态L-色氨酸的识别第38-40页
     ·β-CD/C_(12)SH/Au 膜电极对不同荷电状态L-色氨酸的响应第40-41页
     ·β-CD/C_(12)SH/Au 膜电极的再生第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3页
第三章 一种基于电化学阻抗法检测色氨酸的免标记生物传感器第43-51页
   ·引言第43页
   ·实验部分第43-45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43-44页
     ·实验方法第44-45页
   ·结果与讨论第45-49页
     ·L-Cys/Au 及Cu~(2+)/L-Cys/Au 膜的制备第45-46页
     ·自组装膜电极在[Fe(CN)_6]~(3-)/[Fe(CN)_6]~(4-)溶液中的电化学特征第46页
     ·自组装膜电极的重现性与稳定性第46-47页
     ·Cu~(2+)/L-Cys/Au 自组装膜对L-色氨酸的识别及其选择性第47-49页
   ·结论第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第四章 铜铁氰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应用第51-61页
   ·引言第51页
   ·实验部分第51-52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51-52页
     ·实验方法第52页
   ·结果与讨论第52-59页
     ·铜铁氰自组装膜修饰电极(CuHCF/L-Cys/Au)的制备第52-53页
     ·铜铁氰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第53页
     ·扫速对铜铁氰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的影响第53-54页
     ·支持电解质对CuHCF/L-Cys/Au 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影响第54-55页
     ·KCl 的浓度对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第55-56页
     ·pH 对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的影响第56页
     ·铜铁氰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第56-57页
     ·铜铁氰自组装膜修饰电极对对苯二酚的催化性第57-59页
     ·干扰实验第59页
   ·结论第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第五章 亚甲基蓝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其对牛血清蛋白的界面识别第61-71页
   ·引言第61页
   ·实验部分第61-63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61-62页
     ·实验方法第62-63页
   ·结果与讨论第63-69页
     ·亚甲基蓝溶液的荧光性质第63-66页
     ·Mb/Cys/Au 自组装膜的荧光性质及对牛血清蛋白的界面识别第66-67页
     ·Mb/Cys/Au 自组装膜的电化学性质及对牛血清蛋白的识别第67-69页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民事再审启动机制
下一篇:葛根血清药物化学动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