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部分 广告侵权的基本理论 | 第7-33页 |
一、广告侵权的概念 | 第7-8页 |
二、广告侵权的类型 | 第8-16页 |
(一) 虚假广告 | 第8-10页 |
(二) 反复出现的广告 | 第10-13页 |
(三) 含有性内容过多的广告 | 第13-14页 |
(四) 变相新闻广告 | 第14-16页 |
三、广告侵权特征 | 第16-19页 |
(一) 侵权行为主体的特定性 | 第16-17页 |
(二) 受害者的广泛性 | 第17页 |
(三) 侵权途径的特定性 | 第17-18页 |
(四) 危害的严重性 | 第18-19页 |
四、广告侵权的归责原则 | 第19-22页 |
(一) 对广告主适用过错推定责任 | 第19-22页 |
(二) 对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 第22页 |
五、广告侵权的构成要件 | 第22-28页 |
(一) 主观过错 | 第22-24页 |
(二) 违法行为 | 第24-25页 |
(三) 损害事实 | 第25-27页 |
(四) 因果关系 | 第27-28页 |
六、广告侵权行为者的民事责任方式 | 第28-31页 |
(一) 财产型民事责任方式 | 第28-30页 |
(二) 精神型民事责任方式 | 第30-31页 |
七、广告侵权责任的形态 | 第31-33页 |
(一) 单独责任 | 第31页 |
(二) 共同侵权责任 | 第31-33页 |
第二部分 广告侵权的治理措施 | 第33-47页 |
一、目前我国广告治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一) 广告侵权的监管体制不健全 | 第33-35页 |
(二) 对于违规广告的处罚力度较轻 | 第35页 |
(三) 行业自律性差,社会监督力度不够,消费者纵容广告侵权 | 第35-36页 |
二、广告侵权的具体治理措施 | 第36-47页 |
(一) 完善广告审查制度,统一广告审查机关 | 第36-37页 |
(二) 在广告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加大惩治力度 | 第37-44页 |
(三) 明确广告推荐者的责任 | 第44-45页 |
(四) 明确《广告法》中的广告范围,将手机短信广告、网络广告纳入到广告管理体系中,对其实行广告代理制 | 第45-46页 |
(五) 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违法广告公众举报制度,提高广告工作者的素质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