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论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引言第13-14页
一、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概述第14-20页
 (一)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立法沿革第14-17页
  1、本罪的法律渊源第14-15页
  2、本罪的立法价值第15-17页
 (二)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现状与挑战第17-20页
  1、本罪的现状第17-18页
  2、本罪所面临的挑战第18-20页
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构成要件解析第20-33页
 (一)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之主体第20-25页
  1、“行政执法人员”的认定第20-22页
  2、其他特殊主体的认定第22-25页
 (二)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之主观方面第25-29页
  1、“徇私”的认定第25-28页
  2、“明知”的认定第28-29页
 (三)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之客观方面第29-33页
  1、“舞弊”的认定第29-30页
  2、“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的认定第30-32页
  3、“情节严重”的认定第32-33页
三、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疑难问题探讨第33-40页
 (一) 徇私舞弊行为中的“前案”问题第33-37页
  1、“前案”的内涵及称谓第33-34页
  2、“前案”的性质第34页
  3、“前案”的确定标准第34-35页
  4、本罪“前案”问题的分析第35-37页
 (二)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罪数问题分析第37-40页
  1、本罪与包庇罪罪数问题认定第37-38页
  2、本罪与受贿罪罪数问题认定第38-40页
四、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立法完善第40-46页
 (一) 关于犯罪主体的立法完善第40-41页
  1、单位可否成为本罪主体的问题第40页
  2、纪检、监察人员是否属于本罪主体的问题第40-41页
 (二) “徇私舞弊”设置合理性问题第41-42页
 (三) 罪状中“情节严重”的存废第42-44页
 (四) 本罪法定刑的完善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参考政策法规第50-52页
发表论文目录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个人简况第54-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研究
下一篇:滥用职权罪疑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