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什么是ITS | 第8页 |
·世界ITS发展过程 | 第8-11页 |
·中国发展ITS的历程和展望 | 第11-19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ITS的框架结构和它对交通安全性的显著提高 | 第21-29页 |
·ITS是具有分布式神经网络的交通运输系统 | 第21-22页 |
·ITS的技术特点 | 第22-24页 |
·技术的集成性 | 第22-23页 |
·技术的系统性 | 第23页 |
·技术的先进性 | 第23页 |
·技术的综合性 | 第23-24页 |
·智能交通系统各种技术的相互关系 | 第24-26页 |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间通信能极大提高汽车安全性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车辆通信系统的组成方案 | 第29-51页 |
·车辆通信的两种类型 | 第29-31页 |
·基于Ad hoc networks的IVC | 第31-32页 |
·VANET的模型结构 | 第32-36页 |
·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OSI)介绍 | 第32-35页 |
·VANET结构 | 第35-36页 |
·车辆间通讯系统的无线接入接口 | 第36-41页 |
·IEEE 802家族 | 第36页 |
·IEEE 802.11标准和任务组 | 第36-40页 |
·为什么采用802.11P | 第40-41页 |
·选择DSR作为无线路由协议 | 第41-50页 |
·DSR的特点 | 第41-43页 |
·DSR在网络协议中的位置 | 第43-44页 |
·DSR路由缓存的设计与实现 | 第44页 |
·路由缓存的数据结构 | 第44-45页 |
·缓存尺寸 | 第45页 |
·支持的操作 | 第45-46页 |
·DSR协议程序流程图和部分程序代码 | 第46-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软件部分详细实现 | 第51-60页 |
·界面程序 | 第51-53页 |
·客户端/服务器通信的实现 | 第53-56页 |
·客户端的编程流程 | 第54-55页 |
·服务器端的编程流程 | 第55-56页 |
·软件运行 | 第56-59页 |
·两辆汽车通讯模拟演示 | 第56-57页 |
·危险路段提示功能演示 | 第57-58页 |
·预警短信功能演示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全文工作总结及展望 | 第60-61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60页 |
·工作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第66-67页 |
附录1: DSR通信协议程序 | 第67-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