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5-20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论文基本思路及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第2章 “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扶持的一般理论研究 | 第20-29页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 | 第20-22页 |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刻内涵 | 第20-21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 第21页 |
·现有农村金融难以扶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第21-22页 |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理论 | 第22-24页 |
·金融深化的基本思想 | 第22-24页 |
·金融扶持是消除农村金融抑制的需要 | 第24页 |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24-26页 |
·二元结构的基本思想 | 第24-25页 |
·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与危害 | 第25页 |
·金融扶持是改变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需要 | 第25-26页 |
·新古典经济学中“市场失灵”理论 | 第26-28页 |
·“市场失灵”的基本思想 | 第26-27页 |
·金融扶持是解决“市场失灵”的客观需要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农村政策性金融供求分析 | 第29-40页 |
·“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困境 | 第29-31页 |
·农村金融资源与农业的基础地位严重失衡 | 第29-30页 |
·农户贷款难和银行放贷难矛盾并存 | 第30页 |
·农村资金外流相当严重 | 第30-31页 |
·农村金融体系的内在缺陷愈发明显 | 第31页 |
·农村政策性金融需求分析 | 第31-35页 |
·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分类和特征 | 第31-32页 |
·政策性金融需求的内涵和外延 | 第32-33页 |
·农民金融交易模型 | 第33-34页 |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需求外延正不断扩大 | 第34-35页 |
·农村政策性金融供给分析 | 第35-37页 |
·政策性金融供给资金来源单一 | 第35-36页 |
·政策性金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 第36页 |
·政策性金融供给的效率低下 | 第36-37页 |
·缺少对农村信贷风险补偿和分散的政策性金融 | 第37页 |
·农村政策性金融需求与供给的计量分析 | 第37-39页 |
·指标选取 | 第37页 |
·数据说明 | 第37页 |
·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 第37-38页 |
·模型结论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农业发展银行的现状与再造的必要性、条件及障碍 | 第40-46页 |
·农业发展银行的运行现状 | 第40-41页 |
·农业发展银行再造的必要性 | 第41-43页 |
·农业发展银行的分支机构布局不合理 | 第41-42页 |
·在资金运行机制中存在着软资本与硬负债的矛盾 | 第42页 |
·利益补偿机制与风险防范机制之间的矛盾尚未解决 | 第42页 |
·内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也不完善 | 第42-43页 |
·农业发展银行再造的条件 | 第43-44页 |
·外部条件需各方努力创造 | 第43页 |
·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 第43-44页 |
·农业发展银行再造的障碍 | 第44-45页 |
·业务规模不断萎缩 | 第44页 |
·不良资产居高不下 | 第44-45页 |
·资金来源单一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46-51页 |
·国外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概况 | 第46-49页 |
·印度 | 第46页 |
·巴西 | 第46-47页 |
·法国 | 第47-48页 |
·日本 | 第48页 |
·美国 | 第48-49页 |
·国外农村政策性金融的特点 | 第49-51页 |
·机构形式多样 | 第49页 |
·资金来源众多 | 第49页 |
·资产质量较高 | 第49-50页 |
·支农领域广泛 | 第50页 |
·业务范围灵活 | 第50-51页 |
第6章 新形势下农业发展银行再造的对策 | 第51-62页 |
·农业发展银行的组织结构再造 | 第51-53页 |
·产权制度的再造 | 第51-52页 |
·组织体系的再造 | 第52-53页 |
·农业发展银行的功能再造 | 第53-57页 |
·经营功能再造 | 第53-54页 |
·融资功能再造 | 第54-56页 |
·服务功能再造 | 第56-57页 |
·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再造 | 第57-58页 |
·业务范围拓展 | 第57-58页 |
·业务品种创新 | 第58页 |
·业务流程再造 | 第58页 |
·农业发展银行的管理水平提升 | 第58-60页 |
·完善法人治理机构 | 第59页 |
·全面开展金融创新 | 第59页 |
·转换内部经营机制 | 第59页 |
·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 第59-60页 |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第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