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第二部分 实验论文 | 第16-4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6-18页 |
·植物材料 | 第16页 |
·菌株及质粒 | 第16页 |
·试剂盒、酶等 | 第1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6-17页 |
·软件 | 第17页 |
·培养基 | 第17-18页 |
·质粒提取溶液 | 第1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8-28页 |
·实验材料的种植 | 第18-19页 |
·实验材料的生长情况衡量 | 第19-20页 |
·实验材料的生理学指标实验 | 第20-21页 |
·盐芥地磷响应基因ESTs的克隆和Northern Botting分子实验 | 第21-27页 |
·统计软件与生物信息学工具 | 第27-2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8-38页 |
·磷利用效率 | 第28-30页 |
·根系结构(RSA)变化 | 第30-31页 |
·植物光合作用受低磷胁迫的影响 | 第31-32页 |
·花青苷累积 | 第32-33页 |
·根酸化 | 第33-34页 |
·植物根酸性磷酸酶的分泌 | 第34-35页 |
·磷和铁的互作关系 | 第35页 |
·分子水平的响应 | 第35-38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38-45页 |
·盐芥具有较高的磷利用效率 | 第38-39页 |
·盐芥中的低磷生理响应较拟南芥更加有效 | 第39-41页 |
·盐芥中PSI基因对磷胁迫的响应要比拟南芥中强 | 第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4页 |
论文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