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科技统计工作范围的界定 | 第8-9页 |
| ·历史的回顾 | 第9-13页 |
| ·科技统计简史 | 第10-11页 |
| ·机构的出现 | 第11-13页 |
| ·科技统计指标体系解释 | 第13-17页 |
| 第二章 国际科技统计现状与趋势 | 第17-32页 |
| ·为建立规范科技统计指标而有过的努力 | 第17-20页 |
| ·OECD的科技统计发展 | 第18-19页 |
| ·UNESCO的科技统计发展 | 第19页 |
| ·美国和日本的努力 | 第19-20页 |
| ·科技统计工作的三大发展阶段 | 第20-25页 |
|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统计 | 第21-22页 |
| ·开展技术创新统计 | 第22-24页 |
| ·研究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品统计 | 第24-25页 |
| ·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统计方式及成果 | 第25-30页 |
| ·美国的科技统计 | 第25-26页 |
| ·意大利的科技统计 | 第26-27页 |
| ·德国的科技统计 | 第27-28页 |
| ·亚洲发达国家的科技统计 | 第28-30页 |
| ·主要国际组织科技统计的新动态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中国科技统计现状与问题 | 第32-40页 |
| ·历程及发展 | 第32-35页 |
| ·1985年的科技普查 | 第32-33页 |
| ·全社会科技投入调查 | 第33页 |
| ·科技综合统计年报制度的建立 | 第33页 |
| ·全国全社会R&D资源清查 | 第33-34页 |
| ·其它统计内容的扩展 | 第34-35页 |
| ·从某些具体工作上审视我国科技统计工作 | 第35-40页 |
| ·2001年—2005年全国经费投入统计报告 | 第35-37页 |
| ·高新技术统计 | 第37-38页 |
| ·教育发展指标极为不健全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国内外科技统计比较及本国定位 | 第40-55页 |
| ·重新审视国际科技统计的特征 | 第40-41页 |
| ·我国科技统计工作的国际比较及重新定位 | 第41-47页 |
| ·指标体系 | 第42-45页 |
| ·统计体制 | 第45-47页 |
| ·我国科技统计工作国际规范化转向的必要性研究 | 第47-49页 |
| ·从科技统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国际规范化是趋势 | 第47-48页 |
| ·从科技统计发展的要求来看,国际规范化是必然 | 第48-49页 |
| ·中国科技统计发展的新出路 | 第49-55页 |
| ·指标体系有待完善 | 第49-51页 |
| ·调查体系尚需加强 | 第51-52页 |
| ·协调各统计部门的关系 | 第52-53页 |
| ·高技术统计需要重新定位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附录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活动统计手册》(1984版)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弗拉斯卡蒂手册》(1980版)部分使用概念的比较 | 第59-60页 |
| 附录二 对我国科技综合年报制度的一些解释 | 第60-69页 |
| 附录三 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 | 第69-70页 |
| 附录四 2004年的OECD教育指标体系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