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一、引言 | 第7-11页 |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7-8页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8-9页 |
(三) 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9-10页 |
(四) 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 第10-11页 |
二、医学院校开展治疗性沟通教学的必要性与意义 | 第11-15页 |
(一) 治疗性沟通是人际沟通课程的核心内容 | 第11页 |
(二) 治疗性沟通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前的必修内容 | 第11-12页 |
(三) 治疗性沟通学习是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前提 | 第12页 |
(四) 治疗性沟通学习有利于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第12-13页 |
(五) 治疗性沟通学习有利于医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 第13-15页 |
三、医学院校治疗性沟通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一) 治疗性沟通教学的产生与发展 | 第15-17页 |
(二) 治疗性沟通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 第17-19页 |
四、影响治疗性沟通教学的因素与问题分析 | 第19-26页 |
(一) 教师方面的因素与问题分析 | 第19-20页 |
(二) 学生方面的因素与问题分析 | 第20-21页 |
(三) 教学方面的因素与问题分析 | 第21-22页 |
(四) 教学管理方面的因素与问题分析 | 第22页 |
(五) 患者方面的因素与问题分析 | 第22-23页 |
(六) 课程设置及教材方面的因素与问题分析 | 第23-24页 |
(七) 环境与文化方面的因素问题分析 | 第24-26页 |
五、改革治疗性沟通教学的方法与对策 | 第26-33页 |
(一) 提高教师和学生素质 | 第26-27页 |
(二) 改革教材编写思路 | 第27-28页 |
(三) 优化、整合课程设置 | 第28页 |
(四) 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 | 第28-30页 |
(五) 在临床实践中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 第30-32页 |
(六) 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后记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