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计算机仿真论文

空天飞行器建模及其自适应轨迹线性化控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4-16页
     ·背景第14-15页
     ·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现代先进飞行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非线性动态逆方法第16页
     ·变结构控制方法第16-17页
     ·回馈递推方法第17页
   ·非线性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7-20页
     ·反馈线性化第17-18页
     ·自适应控制第18页
     ·鲁棒自适应控制第18-19页
     ·自适应模糊控制第19-20页
   ·轨迹线性化控制第20-22页
     ·产生背景第20页
     ·研究现状第20-21页
     ·存在不足及本文研究重点第21-22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空天飞行器非线性数学模型及分析第24-38页
   ·引言第24页
   ·空天飞行器的几何模型第24-25页
   ·空天飞行器的操纵特性第25-27页
   ·空天飞行器六自由度非线性方程第27-28页
     ·基本假设第27页
     ·空天飞行器非线性数学模型第27-28页
   ·空气动力和动力矩模型第28-30页
     ·空气动力模型第28-29页
     ·空气动力距模型第29-30页
   ·发动机推力和推力矩模型第30-32页
     ·吸气式发动机的推力计算第30页
     ·主火箭发动机的推力计算第30-31页
     ·推力矩的计算第31-32页
   ·惯性矩模型第32-33页
   ·基于时标分离的空天飞行器仿射非线性模型第33-35页
   ·空天飞行器的开环特性分析第35-37页
     ·零输入响应分析第35-36页
     ·开环耦合特性分析第36-37页
   ·结论第37-38页
第三章 理论基础及非线性系统轨迹线性化控制第38-49页
   ·引言第38页
   ·理论基础第38-40页
   ·非线性系统轨迹线性化控制第40-41页
   ·非线性伪动态逆第41-43页
   ·线性时变系统PD 谱理论第43-48页
     ·线性时变系统的标准型第43-46页
     ·闭环系统PD 谱理论第46-48页
   ·结论第48-49页
第四章 基于轨迹线性化方法的空天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第49-59页
   ·引言第49页
   ·飞行控制系统描述第49-50页
   ·内外回路标称指令的计算第50页
   ·外回路线性时变控制器设计第50-53页
   ·内回路线性时变控制器设计第53-55页
   ·闭环PD 谱设计第55-56页
   ·仿真验证第56-58页
   ·结论第58-59页
第五章 基于模糊理论的空天飞行器自适应轨迹线性化控制第59-71页
   ·引言第59-60页
   ·问题陈述第60-63页
   ·控制器设计第63-65页
   ·稳定性分析第65-68页
   ·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第68-70页
   ·结论第70-71页
第六章 基于轨迹线性化方法的空天飞行器鲁棒自适应模糊控制第71-80页
   ·引言第71页
   ·问题陈述第71-74页
   ·控制器设计第74-75页
   ·稳定性分析第75-77页
   ·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第77-79页
   ·结论第79-80页
第七章 基于模糊干扰观测器的空天飞行器自适应第80-91页
   ·引言第80页
   ·问题陈述第80-83页
   ·模糊干扰观测器设计第83-86页
   ·稳定性分析第86-88页
   ·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第88-90页
   ·结论第90-91页
第八章 基于T-S 模糊理论的空天飞行器鲁棒自适应第91-101页
   ·引言第91-92页
   ·问题陈述第92-94页
   ·控制器设计第94-96页
   ·稳定性分析第96-98页
   ·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第98-100页
   ·结论第100-101页
第九章 基于小增益理论的空天飞行器鲁棒自适应第101-112页
   ·引言第101页
   ·输入-状态稳定及小增益理论第101-103页
   ·问题陈述第103-105页
   ·控制器设计第105-107页
   ·稳定性分析第107-109页
   ·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第109-111页
   ·结论第111-112页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第112-115页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及贡献第112-113页
   ·本文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展望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1-122页
附录 控制分配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吴江市小学骨干教师成长之路
下一篇:不同基因型菊芋耐海水生理差异机制及海涂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