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国内外低涡暴雨的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 ·数值模式及其在暴雨研究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13-1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17页 |
| 第二章 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 | 第17-24页 |
| ·中尺度数值模式(WRF V2.1.2)简介 | 第17-18页 |
| ·WRF模式的程序结构和动力框架(WRF V2.1.2) | 第18-20页 |
| ·模式的程序结构 | 第18-19页 |
| ·模式的动力框架 | 第19-20页 |
| ·模式主要的物理方案 | 第20-21页 |
| ·数值实验方案及结果检验 | 第21-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暴雨过程环流特征及天气学诊断分析 | 第24-31页 |
| ·暴雨实况和大尺度环流背景 | 第24-25页 |
| ·动力场特征分析 | 第25-27页 |
| ·不稳定能量分析 | 第27页 |
| ·水汽条件分析 | 第27-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中尺度系统的数值分析 | 第31-41页 |
| ·中尺度低涡的结构分析 | 第31-32页 |
| ·低涡暴雨的湿位涡分析 | 第32-34页 |
| ·暴雨区排熵指数的诊断分析 | 第34-39页 |
| ·排熵指数的应用进展 | 第34页 |
| ·排熵指数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 第34-36页 |
| ·暴雨区排熵指数的对比分析 | 第36-37页 |
| ·排熵指数的演变与稳定度的关系 | 第37-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地形敏感性试验 | 第41-45页 |
| ·敏感性试验方案 | 第41-42页 |
| ·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 | 第42页 |
| ·降雨量的分析 | 第42页 |
| ·700hPa流场的分析 | 第42页 |
| ·小结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附图 | 第48-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