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的反叛--群体心理机制下现代法治的另种解读
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9页 |
第一章 大众的反叛 | 第9-15页 |
一、大众时代的来临 | 第9-10页 |
二、大众文化的走向 | 第10-11页 |
三、大众时代的法治 | 第11-15页 |
(一) 大众话语与精英智识的张力 | 第12页 |
(二) 理性与非理性的对撞 | 第12-13页 |
(三) 理而不治的虚假民主 | 第13-14页 |
(四) 法不责众的法治真空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群体类型建构 | 第15-25页 |
一、语境、对象和方法 | 第15-19页 |
(一) 语境 | 第15-16页 |
(二) 对象 | 第16页 |
(三) 方法 | 第16-19页 |
二、群体 | 第19-25页 |
(一) 群体概述 | 第19-22页 |
(二) 群体特性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法治语境下的大众反叛 | 第25-32页 |
一、大众为什么反叛 | 第25-27页 |
二、大众反叛的表现 | 第27-32页 |
(一) 理性主义的梦魇 | 第27-28页 |
(二) 道德伦理的疑惑 | 第28-29页 |
(三) 正统权威的扭曲 | 第29-30页 |
(四) 交往理论的落空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法治语境下大众反叛的矫正 | 第32-50页 |
一、相关法学理论的检讨 | 第32-34页 |
二、宏观层面的设计 | 第34-43页 |
(一) 宪法至上原则 | 第34-38页 |
(二) 权力制衡理论 | 第38-39页 |
(三) 思想自由制度 | 第39-41页 |
(四) 司法独立制度 | 第41-43页 |
三、微观制度的架构 | 第43-50页 |
(一) 非暴力斗争制度 | 第43-44页 |
(二) 紧急状态制度 | 第44-46页 |
(三) 群体犯罪防范体制 | 第46-48页 |
(四) 集群行为疏导机制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