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学本体论转向的可能——美感出场,诗人隐退 | 第11-22页 |
·消极感受力(Negative Capability)即“消极能力”状态素描 | 第12-16页 |
·消极感受力与美感出场,诗人隐退 | 第16-18页 |
·美感出场,诗人隐退与现代诗学、美学范畴本体论转向的可能 | 第18-22页 |
第二章 文学主体论转向的可能——消极感受力与诗人无个性 | 第22-38页 |
·诗人没有个性与身份 | 第24-27页 |
·诗人的艺术个性与身份——居于“他者”的身体 | 第27-31页 |
·作为艺术天才的诗人——精密的化学制剂 | 第31-33页 |
·济慈的语言学意识与文学主体论转向 | 第33-38页 |
第三章 文学文化论转向的可能——消极感受力与想象力本体所通达的三大美的可能世界的积极对话 | 第38-52页 |
·现实生活界 | 第40-43页 |
·自然界 | 第43-45页 |
·文化诗魂界 | 第45-52页 |
·希腊神话界 | 第46-47页 |
·精英诗灵界 | 第47-51页 |
·其他艺术界 | 第51-52页 |
第四章 为道日损的本体追求 | 第52-56页 |
结语 消极——积极:辩证的张力范畴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