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类银信理财产品风险控制的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页 |
1 银信合作及其理财产品概述 | 第12-20页 |
·银信合作的概念及其特点 | 第12-14页 |
·银信合作概念 | 第12-13页 |
·银信合作的特点 | 第13-14页 |
·银信理财产品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 第14-17页 |
·银信理财产品的概念 | 第14页 |
·银信理财产品的种类 | 第14-16页 |
·银信理财产品的特点 | 第16-17页 |
·信贷类银信理财产品法律性质辨析 | 第17-20页 |
·信贷类银信理财产品法律性质争议 | 第17-18页 |
·信贷类银信理财产品法律性质辨析 | 第18-20页 |
2 银信合作现状、领域及基本模式 | 第20-22页 |
·银信合作现状 | 第20-21页 |
·银信合作领域 | 第21-22页 |
·银信合作模式 | 第22页 |
3 信贷类银信理财产品外部风险表现、危害及成因 | 第22-34页 |
·光大-安信信托纠纷案简析 | 第22-27页 |
·案例简介 | 第22-24页 |
·案例分析与思考 | 第24-27页 |
·信贷类银信理财产品风险表现 | 第27-29页 |
·信托资金使用人的信用风险 | 第27页 |
·产品投放后及其资金信托结构中的法律风险 | 第27-28页 |
·银信双方业务操作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的操作风险 | 第28-29页 |
·信贷类银信理财产品风险的危害 | 第29-30页 |
·投资人利益及其合法权益易被侵犯 | 第29页 |
·影响金融业公平竞争及可持续发展 | 第29页 |
·当事人面临法律制裁并影响其他方利益 | 第29-30页 |
·信贷类银信理财产品风险成因 | 第30-34页 |
·信托资金使用人违约用资或经营不善 | 第30页 |
·监管层对产品法律性质的定位不准确 | 第30页 |
·信息披露不完整 | 第30-31页 |
·银信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 第31页 |
·银信双方未做到尽职调查 | 第31-32页 |
·脱法行为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 第32页 |
·法律规范不统一、调整不及时 | 第32-33页 |
·相关法律、制度、规范的约束力度不足 | 第33-34页 |
4 信贷类银信理财产品风险控制对策与建议 | 第34-42页 |
·信用风险控制对策与建议 | 第34-37页 |
·完善产品相关信息披露制度 | 第34-35页 |
·客观、充分揭示产品风险 | 第35-36页 |
·尽职调查、持续跟踪检查与监督信托资金使用人 | 第36-37页 |
·法律风险控制对策与建议 | 第37-39页 |
·监管层应重新界定产品法律性质 | 第37页 |
·银监部门应加强监管 | 第37-38页 |
·银信合作交易应真实、公开、透明 | 第38-39页 |
·法律制度建设应适度调整 | 第39页 |
·操作风险控制对策及建议 | 第39-42页 |
·加强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 | 第39-40页 |
·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及监督考核 | 第40页 |
·银信双方相互监督、各行其责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