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35页 |
| ·水蛭素及其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 | 第11-16页 |
| ·水蛭素结构及其理化性质 | 第11-13页 |
| ·水蛭素的药理作用 | 第13-14页 |
| ·水蛭素的药代动力学 | 第14-16页 |
| ·蛋白类药物的聚乙二醇修饰 | 第16-25页 |
| ·PEG的特性 | 第16-17页 |
| ·第一代PEG化化学 | 第17-18页 |
| ·第二代PEG化化学 | 第18-24页 |
| ·聚乙二醇修饰水蛭素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 ·聚乙二醇化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 第25-26页 |
| ·基于分子量差异的分离纯化 | 第25页 |
| ·基于电荷差异的分离 | 第25-26页 |
| ·其他分离纯化方法 | 第26页 |
| ·聚乙二醇化蛋白质的检测与分析 | 第26-29页 |
| ·色谱法 | 第26-27页 |
| ·SDS-PAGE法 | 第27页 |
| ·分光光度法 | 第27-28页 |
| ·凝胶渗透色谱法 | 第28页 |
| ·其他方法 | 第28-29页 |
| ·水蛭素的体外抗凝活性的检测方法 | 第29-32页 |
| ·凝血酶直接滴定法 | 第29页 |
| ·Chromonym TH为生色底物的比色法 | 第29-30页 |
| ·光散射法 | 第30页 |
| ·凝血酶滴定法的改进 | 第30-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 2 聚乙二醇单修饰水蛭素分离纯化方法研究 | 第35-45页 |
| ·引言 | 第35-36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 ·单修饰产物的分离纯化方法(SEC-IEC) | 第36-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 ·单修饰产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 第38-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 3 微酸性条件下聚乙二醇化水蛭素的制备、检测分析及其体外活性测定 | 第45-58页 |
| ·引言 | 第45-46页 |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46页 |
|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 ·实验仪器 | 第46页 |
|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 ·单修饰水蛭素的制备 | 第46-47页 |
| ·单修饰水蛭素的分析检测 | 第47页 |
| ·单修饰水蛭素的体外抗凝活性检测 | 第47-48页 |
| ·组氨酸修饰产物含量检测 | 第48页 |
| ·实验结果 | 第48-54页 |
| ·修饰反应pH对于单修饰产物产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单修饰产物的分离纯化以及分析检测 | 第49-52页 |
| ·单修饰r-Hirudin的体外抗凝活性测定 | 第52-53页 |
| ·His-修饰位置异构体含量测定 | 第53-54页 |
| ·讨论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 4 固相介质辅助的聚乙二醇化重组水蛭素的制备、检测分析及其体外活性测定 | 第58-68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8-59页 |
| ·实验材料 | 第58-59页 |
| ·实验仪器 | 第59页 |
| ·实验方法 | 第59-60页 |
| ·固相修饰反应的条件优化 | 第59页 |
| ·固相修饰反应混合物的分离纯化 | 第59页 |
|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59页 |
| ·SDS-PAGE电泳检测 | 第59-60页 |
| ·固相辅助单修饰产物的修饰位点检测 | 第60页 |
| ·凝血酶滴定法测固相辅助单修饰产物活性 | 第6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6页 |
| ·固相修饰反应的条件优化 | 第60-62页 |
| ·固相修饰反应混合物的分离纯化 | 第62-64页 |
| ·固相辅助单修饰产物的纯度及修饰位点检测 | 第64-65页 |
| ·凝血酶滴定法测固相辅助单修饰产物活性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6-68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 ·展望 | 第69-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