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长江上游3个典型生态脆弱区综合整治技术模式及其评价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8页
1 引言第18-19页
   ·目的意义第18页
   ·研究现状第18-19页
2 研究区概况第19-28页
   ·岷江上游区域第19-23页
     ·岷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第19-20页
     ·岷江上游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第20-23页
   ·四川盆周低山丘陵区第23-25页
     ·自然地理环境第23-24页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第24-25页
   ·元谋干热河谷退化生态区第25-28页
     ·元谋干热河谷自然地理概况第25页
     ·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第25-28页
3 内容与方法第28-32页
   ·研究内容第28-29页
     ·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与模式的评价与筛选第29页
     ·生态综合治理技术的系统集成第29页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的适应性研究第29页
   ·研究方法第29-31页
     ·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第29-30页
     ·生态治理模式分类筛选第30页
     ·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30-31页
   ·技术路线第31-32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2-116页
   ·不同生态脆弱区综合整治模式集成第32-75页
     ·岷江上游流域生态治理模式第32-46页
     ·四川盆周低山丘陵区治理模式第46-59页
     ·元谋干热河谷退化生态区治理模式第59-75页
   ·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75-80页
     ·综合指标第75页
     ·主体指标第75-76页
     ·分类指标第76页
     ·群体指标第76页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76-77页
     ·指标值的计算第77页
     ·模式评价与筛选的指标体系构成第77-80页
   ·不同生态脆弱区综合整治模式评价第80-104页
     ·岷江上游流域5 个模式原始评分结果及综合结果第80-86页
     ·四川盆周低山丘陵区4 个模式原始评分结果及综合结果第86-91页
     ·元谋干热河谷退化生态区4 个模式原始评分结果及综合结果第91-104页
   ·生态综合治理模式的推广模式与保障体系第104-106页
     ·“基地+公司+农户+政府+科研单位”五位一体推广模式第104-105页
     ·国有式开发推广模式第105-106页
     ·统一结合式开发推广模式第106页
     ·股份式与村组联合式开发推广模式第106页
     ·典型大户示范式开发推广模式第106页
     ·公司+农户式开发推广模式第106页
     ·职工返乡开发推广模式第106页
     ·扶贫式开发推广模式第106页
     ·卖荒促开发推广模式第106页
   ·生态综合治理体制推广模式第106-110页
     ·政府引导第106-107页
     ·企业参与第107-108页
     ·大户经营第108页
     ·股份制与村组联合第108-109页
     ·国有开发经营第109-110页
     ·生态移民经营第110页
   ·生态综合治理模式推广的体制保障与创新第110-116页
     ·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第110-112页
     ·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创新第112-114页
     ·提升西部的农业产业结构第114页
     ·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第114-115页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第115页
     ·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第115页
     ·提高西部农业的竞争力第115-116页
     ·建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第116页
5 结论与讨论第116-120页
   ·长江上游3 个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模式第117页
   ·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第117-119页
   ·存在的问题第119-120页
6 参考文献第120-127页
7 附录:文中附图第127-130页
8 致谢第130-131页
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股东控制下公司治理与自愿性信息披露
下一篇:论我国刑事证据的制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