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鮟鱇(Lophius litulon)形态特征及其遗传学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0 前言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黄鮟鱇概况 | 第10-12页 |
·分类地位和分布 | 第10页 |
·外部形态特征 | 第10-11页 |
·生活习性 | 第11页 |
·洄游分布 | 第11页 |
·生殖力和生殖周期 | 第11-12页 |
·季节性分布 | 第12页 |
·资源状况 | 第12页 |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 第12-14页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4-25页 |
·形态标记 | 第15页 |
·细胞标记 | 第15-16页 |
·生化标记 | 第16-17页 |
·分子标记 | 第17-25页 |
·以电泳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为核心的分子标记 | 第17-19页 |
·以电泳技术和PCR 技术为核心的分子标记 | 第19-22页 |
·以DNA 测序技术为核心的分子标记 | 第22-25页 |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2 黄海和日本海黄鮟鱇形态学研究 | 第26-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材料 | 第27页 |
·方法 | 第27-29页 |
·形态测量 | 第27-28页 |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结果 | 第29-33页 |
·可数性状 | 第29-31页 |
·可量性状比 | 第31-33页 |
·均数差异显著性 | 第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3 黄海和日本海黄鮟鱇同工酶分析 | 第35-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材料 | 第36页 |
·方法 | 第36-37页 |
·数据分析 | 第37-39页 |
·结果 | 第39-43页 |
·酶的表达 | 第39-41页 |
·群体的遗传变异及其度量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5页 |
4 鮟鱇目鱼类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序列比较分析 | 第45-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9页 |
·材料 | 第46页 |
·方法 | 第46-49页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46-47页 |
·PCR 扩增 | 第47-48页 |
·扩增引物 | 第47页 |
·反应体系 | 第47-48页 |
·PCR 循环参数 | 第48页 |
·PCR 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 第48页 |
·目的片段的序列测定 | 第48-49页 |
·序列分析 | 第49页 |
·结果 | 第49-54页 |
·序列特性及碱基组成 | 第49-52页 |
·5 种鮟鱇目鱼类遗传距离 | 第52-53页 |
·系统进化树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4-55页 |
5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