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除氰剂载体的制备及配体交换除氰性能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4页 |
| ·氰化物的种类及危害 | 第10-13页 |
| ·氰化物的种类 | 第10页 |
| ·氰化物的毒性及危害 | 第10-13页 |
| ·水质标准和含氰废水的排放标准 | 第13-14页 |
| ·水质标准 | 第13-14页 |
| ·含氰废水的排放标准 | 第14页 |
| ·含氰废水的回收及处理方法 | 第14-22页 |
| ·含氰废水的直接破坏处理法 | 第15-18页 |
| ·氰化物的再生和回收方法 | 第18-22页 |
|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配体交换除氰剂载体的制备 | 第24-40页 |
| ·活性炭的简介 | 第24-25页 |
| ·活性炭的吸附特性 | 第24页 |
| ·活性炭的主要应用 | 第24-25页 |
| ·分子筛简介 | 第25-28页 |
| ·分子筛的基本结构 | 第26-27页 |
| ·分子筛的吸附特性 | 第27-28页 |
| ·氰根的分析 | 第28-31页 |
| ·游离氰的测定 | 第28-30页 |
| ·蒸馏法测总氰 | 第30-31页 |
| ·CN~-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1页 |
| ·水中铜离子的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 ·试剂的配制 | 第31-32页 |
|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 | 第32页 |
| ·溶液中铜离子的测定 | 第32页 |
| ·水中镍离子的测定方法 | 第32-33页 |
| ·试剂的配制 | 第32-33页 |
| ·EDTA的标定 | 第33页 |
| ·溶液中镍离子的测定 | 第33页 |
| ·改性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 第33-38页 |
| ·溶液浓度与固载该离子量的关系 | 第33-35页 |
| ·载体改性PH值条件 | 第35-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改性除氰剂的除氰性能实验研究 | 第40-54页 |
| ·实验方法和内容 | 第40-41页 |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40页 |
| ·实验内容 | 第40-41页 |
| ·改性除氰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1-53页 |
| ·除氰剂载体的改性 | 第41页 |
| ·载体改性前后实验结果比较 | 第41-42页 |
| ·滤液中Cu~(2+)、Ni~(2+)的测定实验 | 第42-43页 |
| ·PH值对改性除氰剂吸附量的影响 | 第43-45页 |
| ·吸附时间对改性除氰剂吸附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 ·CN~-浓度对改性除氰剂吸附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动态除氰实验 | 第47-49页 |
| ·常见共存离子对除氰剂吸附量的影响 | 第49-51页 |
| ·静态洗脱实验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除氰剂除氰机理探讨 | 第54-64页 |
| ·吸附定义 | 第54页 |
| ·吸附类型 | 第54-55页 |
| ·吸附过程 | 第55-56页 |
| ·吸附平衡 | 第56-57页 |
| ·吸附等温式 | 第57-61页 |
| ·除氰机理探讨 | 第61-62页 |
| ·活性炭除氰机理 | 第62页 |
| ·分子筛除氰机理 | 第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