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实验一 愤怒郁怒情绪反应大鼠模型造模及宏观评价方法 | 第13-2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3页 |
·实验动物 | 第13页 |
·实验仪器 | 第1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3-17页 |
·动物模型制备 | 第13-14页 |
·实验操作技术路线 | 第13页 |
·实验动物筛选 | 第13-14页 |
·实验动物饲养 | 第14页 |
·实验动物分组及行为学数据采集 | 第14页 |
·行为学测定 | 第14-16页 |
·运动与探究行为 | 第14-15页 |
·攻击行为测试 | 第15页 |
·糖水偏好实验 | 第15-16页 |
·组织器官称重 | 第16页 |
·统计处理 | 第16-17页 |
结果 | 第17-20页 |
1 大鼠体质量比较 | 第17页 |
2 攻击行为得分及潜伏期 | 第17-18页 |
3 旷场实验得分 | 第18页 |
4 糖水偏好系数 | 第18-19页 |
5 肾上腺系数 | 第19-20页 |
讨论 | 第20-26页 |
1 愤怒、郁怒情绪反应大鼠模型制备 | 第20-22页 |
·怒模型前期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愤怒郁怒情绪反应大鼠模型的制备 | 第21-22页 |
2 大鼠质量及组织器官分析 | 第22页 |
3 愤怒郁怒情绪反应大鼠模型评价 | 第22-25页 |
·攻击行为测试结果分析 | 第23页 |
·旷场实验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糖水偏好实验结果分析 | 第24-25页 |
4 行为学结果初步推论 | 第25-26页 |
实验二 愤怒郁怒情绪反应大鼠微观指标变化 | 第26-4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实验动物 | 第26页 |
·实验药品 | 第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实验模型制备 | 第26页 |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26-27页 |
·血样采集及组织取材 | 第27页 |
·激素及神经递质测定 | 第27-28页 |
·激素检测方法 | 第27页 |
·神经递质(介质)检测方法 | 第27-28页 |
·统计处理 | 第28-29页 |
结果 | 第29-37页 |
1 血清中激素及神经递质含量检测 | 第29-32页 |
·各组大鼠血清激素含量检测结果 | 第29-30页 |
·各组大鼠不同脑区激素含量T 检测结果 | 第30-31页 |
·各组大鼠血清神经递质含量检测结果 | 第31-32页 |
2 各组大鼠不同脑区神经递质含量检测结果 | 第32-37页 |
·各组大鼠不同脑区NE 含量检测结果 | 第32-33页 |
·各组大鼠不同脑区DA 含量检测结果 | 第33-35页 |
·各组大鼠不同脑区5-HT 含量检测结果 | 第35-36页 |
·各组大鼠不同脑区GABA 含量检测结果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47页 |
1 愤怒郁怒情绪内涵 | 第37页 |
·愤怒郁怒的概念 | 第37页 |
·愤怒郁怒的“状态-特质”性 | 第37页 |
2 愤怒郁怒神经生化机制 | 第37-41页 |
·愤怒郁怒与大脑及相关脑区的关系 | 第37-38页 |
·影响愤怒郁怒的神经生化因素 | 第38-41页 |
·睾酮(T) | 第39页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 第39页 |
·皮质醇(Cor) | 第39页 |
·5-羟色胺(5-HT) | 第39-40页 |
·多巴胺(DA) | 第40页 |
·去甲肾上腺素(NE) | 第40页 |
·γ-氨基丁酸(GABA) | 第40-41页 |
3 愤怒郁怒大鼠微观指标改变及其意义 | 第41-45页 |
·激素指标分析 | 第41-42页 |
·神经递质指标分析 | 第42-43页 |
·血清中神经递质比较 | 第42页 |
·神经递质在各不同脑区中的比较 | 第42页 |
·不同脑区中各神经递质比较 | 第42-43页 |
·微观指标初步推论 | 第43-44页 |
·愤怒郁怒大鼠微观指标变化与临床研究 | 第44-45页 |
4 经前平经前舒颗粒药理作用初探 | 第45-47页 |
研究特色与不足 | 第47-49页 |
1 本课题研究特色 | 第47页 |
2 本课题研究不足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综述 | 第57-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缩写词表 | 第78-79页 |
论文著作 | 第79-85页 |
详细摘要 | 第85-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