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西欧1990年代空间战略性规划(SSP)研究--案例、形成机制与范式特征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8页
第1章 绪论第18-50页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8-21页
     ·选题的依据和背景第18-20页
     ·研究目的第20页
     ·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第20-21页
   ·核心概念第21-31页
     ·空间战略性规划(strategic spatial planning,SSP)第21-27页
       ·空间规划第21-22页
       ·战略第22-23页
       ·空间战略性规划第23-27页
     ·机制(mechanism)第27页
     ·范式(paradigm)第27-31页
       ·Kuhn的范式第27-29页
       ·空间规划领城中的范式第29-31页
   ·研究现状与问题第31-34页
     ·关于西欧SSP的研究已具有一定的基础第31-32页
       ·国外第31-32页
       ·国内第32页
     ·目前西欧1990年代SSP研究中的缺位第32-34页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第34-35页
     ·主要内容第34-35页
     ·技术路线第35页
   ·研究方法第35-50页
     ·三元分析框架的提出第35-43页
       ·空间规划的定义第37页
       ·理性与现代主义规划的关系第37-43页
     ·三元分析框架的组成和使用第43-48页
       ·框架的组成第43-48页
       ·框架的使用第48页
     ·其他研究方法的运用第48-50页
第2章 西欧1990年代SSP案例研究第50-107页
   ·概述第50-55页
   ·实例一:欧洲空间发展展望(ESDP)第55-64页
     ·背景和主要驱动力第55-56页
     ·参与主体、主要过程和内容第56-62页
     ·主要成果和影响第62-64页
   ·实例二:荷兰国家空间战略(DNSS)第64-76页
     ·背景和主要驱动力第64-66页
     ·参与主体、主要过程和内容第66-74页
     ·主要成果和影响第74-76页
   ·实例三:佛兰德斯空间结构规划(FSSP)第76-83页
     ·背景和主要驱动力第76-78页
     ·参与主体、主要过程和内容第78-82页
     ·主要成果和影响第82-83页
   ·实例四:北爱尔兰区域发展战略(NIRDS)第83-91页
     ·背景和主要驱动力第83-84页
     ·参与主体、主要过程和内容第84-88页
     ·主要成果和影响第88-91页
   ·实例五:米兰框架文件(MFD)第91-97页
     ·背景和主要驱动力第91-93页
     ·参与主体、主要过程和内容第93-96页
     ·主要成果和影响第96-97页
   ·案例的综合分析第97-107页
     ·五个SSP案例的主要驱动力比较第98-99页
     ·五个SSP案例的参与主体比较第99-100页
     ·五个SSP案例的主要成果比较第100-101页
     ·三个基本背景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第101-105页
     ·五个SSP案例的新特征方向第105-107页
第3章 1960年代 SSP的产生与范式特征分析第107-124页
   ·概述第107-108页
   ·1960年代SSP的产生第108-111页
     ·1960年代SSP在西欧的产生:以英国的结构规划为例第108-109页
     ·1960年代SSP在北美的产生:一个美国SSP的调查案例第109-111页
   ·导致1960年代SSP产生的压力第111-112页
     ·传统土地利用规划的不适第111-112页
     ·综合理性规划理论的不足第112页
   ·导致1960年代SSP产生的动力第112-119页
     ·规划中系统观的提出第112-114页
     ·渐进主义理论与混合扫描理论的修正第114-116页
       ·渐进主义理论第114-116页
       ·混合扫描理论第116页
     ·古典企业战略理论的影响第116-119页
       ·1960-1970年代的“3As”范式与古典战略理论第117-119页
       ·重要成果在1960年代SSP中的体现第119页
   ·1960年代SSP的形成机制第119-120页
   ·1960年代SSP的范式特征第120-124页
     ·1960年代SSP范式特征上的突破性第120-122页
     ·1960年代SSP范式特征上的局限性第122页
     ·1960年代SSP与传统理性综合规划的范式特征比较第122-124页
第4章 1960年代 SSP衰落与1990年代 SSP复兴的背景变化第124-150页
   ·概述第124-125页
   ·经济背景的变化第125-131页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第125-127页
     ·新自由主义对规划的影响第127-131页
       ·市场化与效率:新公共管理的冲击第127-129页
       ·以英国新右派下规划体系的变革为例第129-131页
   ·社会背景的变化第131-135页
     ·公民社会的意涵第131-133页
     ·嵌入性与双向运动第133-134页
     ·公民社会的复兴第134-135页
   ·政治背景的变化第135-144页
     ·新公共行政的反拨第135-139页
     ·政府管治的出现第139-144页
       ·从统治、管理到管治第139-141页
       ·以英国的“第三路线”为例第141-144页
   ·思想背景的变化第144-148页
     ·Habermas的“沟通行为理论”第144-146页
     ·Giddens的“结构-行为理论”第146-148页
   ·西欧1990年代SSP复兴的主要原因第148-150页
第5章 1900年代 SSP的主要思想来源第150-179页
   ·概述第150-151页
   ·交互规划理论与协商规划理论第151-153页
     ·交互规划理论概述第151-152页
     ·协商规划理论概述第152-153页
     ·交互规划与协商规划理论的主要特征第153页
   ·沟通(包括协作)规划理论第153-165页
     ·沟通规划理论概述第153-158页
       ·Forester的观点第153-154页
       ·Innes的观点第154-156页
       ·Healey的观点第156-158页
     ·沟通规划理论的主要特征第158-159页
     ·关于沟通规划理论的论争第159-165页
       ·规划主体上:对权力的忽视?第159-161页
       ·规划目标上:与新自由主义的纠葛?第161-163页
       ·规划成果上:规划实体维度的缺失?第163-165页
   ·激进规划理论第165-173页
     ·关于后现代主义规划第165-167页
     ·激进规划理论概述第167-171页
       ·早期观点第167-168页
       ·Friedmann的观点第168-170页
       ·Sandercock的观点第170-171页
     ·激进规划理论的主要特征第171-173页
   ·现代与新古典企业战略理论第173-177页
     ·1980年代“SCP”范式与现代企业战略理论概述第173页
     ·1990年代“CSP”范式与新古典企业战略理论概述第173-176页
     ·现代与新古典企业战略理论的主要特征第176-177页
   ·1990年代SSP的主要思想来源小结第177-179页
     ·1990年代SSP的空间规划理论基础第177页
     ·“SP”与“S”领域中进入1990年代SSP的新思想第177-179页
第6章 1990年代 SSP范式特征的构建第179-213页
   ·概述第179-180页
   ·1990年代SSP在规划主体上的范式特征第180-185页
     ·主体上:“共同制定者”的浮现第180-181页
     ·主体间关系上:形成一个权力运作的“政策网络”第181-185页
     ·主客体关系上:“间接推动”成为主要手段第185页
   ·1990年代SSP在规划客体上的范式特征第185-198页
     ·目标上:愿景,以及真实抑或虚伪的社会公正?第186-188页
     ·尺度上:关系意识与地域重塑第188-191页
     ·成果上(有形):对规划图的复兴第191-195页
     ·成果上(无形):关注制度资本与行动力第195-198页
   ·1990年代SSP在理性方法上的范式特征第198-207页
     ·重申价值理性,整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第199-201页
     ·扩展演进理性,整合建构理性与演进理性第201-202页
     ·引入沟通理性,复兴战略理性,整合沟通理性与战略理性第202-207页
   ·1990年代SSP的形成机制第207页
   ·1990年代SSP的范式特征第207-213页
     ·1990年代SSP范式特征上的突破性第207-210页
     ·1900年代SSP范式特征上的局限性第210-211页
     ·1990年代SSP与1960年代SSP的范式特征比较第211-213页
第7章 中西 SSP实践的对比分析与思考第213-233页
   ·概述第213-214页
   ·国内SSP案例研究—以武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为例第214-223页
     ·背景和主要驱动力第214-215页
     ·参与主体、主要过程和内容第215-223页
     ·主要成果和影响第223页
   ·国内SSP与西欧1990年代SSP范式特征的比较第223-226页
     ·相似之处第223-226页
     ·不同之处第226页
   ·对于国内当前SSP实践的思考第226-233页
     ·不应排斥各主要利益相关者对SSP的参与第227-228页
     ·不应将外生型发展作为SSP的普遍模式第228-229页
     ·不应让经济竞争成为SSP的主导甚至唯一目标第229-230页
     ·不应忽视SSP的制度能力与行动导向第230-231页
     ·不应单纯从“一致”的视角来评价SSP的成功与否第231-233页
第8章 结语第233-241页
   ·西欧1990年代SSP的形成机制与范式特征总结第233-239页
   ·主要创新点第239-240页
   ·SSP研究中尚待展开的课题第240-241页
致谢第241-242页
参考文献第242-249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249页

论文共2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数字电视的多元化经营模式研究
下一篇:车间物料管理与过程监控系统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