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6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11页 |
·概念的辨析 | 第11-14页 |
·公共危机 | 第11-13页 |
·公共危机管理及公共危机防范体系 | 第13-14页 |
·公共危机防范体系的多元供给机制 | 第14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6页 |
·分析的起点:公共物品理论 | 第16-19页 |
·公共物品的定义与特性 | 第16页 |
·公共物品的识别与分类 | 第16-18页 |
·公共危机防范体系的公共物品属性 | 第18-19页 |
·公共物品的多元供给 | 第19-21页 |
·三元主体合作供给论 | 第19-21页 |
·多元主体互动供给论 | 第21页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1-23页 |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综述 | 第23-26页 |
·西方公共危机管理研究历史 | 第23-25页 |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25-26页 |
第3章 国外公共危机防范体系分析 | 第26-39页 |
·西方各国危机管理体系建立情况概述 | 第26-31页 |
·西方经验对我国危机管理的启示 | 第31-39页 |
·国外政府危机管理的基本经验总结 | 第31-34页 |
·国外政府危机管理的基本经验对我国政府危机处理的启示 | 第34-39页 |
第4章 我国公共危机防范体系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 第39-50页 |
·我国公共危机防范体系的现状 | 第39-42页 |
·我国公共危机防范体系欠缺的原因分析 | 第42-50页 |
·市场失灵 | 第42-43页 |
·政府失灵 | 第43-46页 |
·第三部门不完善 | 第46-47页 |
·危机意识欠缺 | 第47-50页 |
第5章 公共危机防范体系多元供给机制研究 | 第50-67页 |
·公共危机防范体系多元供给机制的提出 | 第50-55页 |
·资源配置方式与组织间的合作 | 第50-51页 |
·从“部门”的划分看“第三部门”的存在意义 | 第51-53页 |
·多中心治理与公共危机防范体系的多元供给机制 | 第53-54页 |
·公共危机治理中多元参与主体的行为模式分析 | 第54-55页 |
·公共危机防范体系中的政府部门 | 第55-59页 |
·政府本身对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影响的分析 | 第55-57页 |
·政府对公共安全的适度投入 | 第57-58页 |
·公共危机防范体系中政府的作用 | 第58-59页 |
·公共危机防范体系中的非政府组织 | 第59-62页 |
·非政府组织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第59-60页 |
·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时作用的具体表现 | 第60-61页 |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异同 | 第61-62页 |
·公共危机防范体系中的营利组织 | 第62-64页 |
·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危机防范体系的可能性 | 第62-63页 |
·营利组织在公共危机防范体系中的作用 | 第63-64页 |
·社会公众与公共危机防范体系 | 第64-67页 |
·脆弱性和危机教育 | 第64-65页 |
·危机训练 | 第65页 |
·危机动员 | 第65-6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
己发表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