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MsIPI基因克隆及对烟草的遗传转化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紫花苜蓿 | 第9页 |
·紫花苜蓿植物学特性 | 第9页 |
·紫花苜蓿生物学特征 | 第9页 |
·紫花苜蓿的经济价值 | 第9页 |
·紫花苜蓿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组织培养 | 第10页 |
·遗传工程 | 第10-11页 |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1页 |
·苜蓿皂苷生物合成研究 | 第11-13页 |
·苜蓿皂苷 | 第11-12页 |
·IPP 和DMAPP 的生成 | 第12-13页 |
·碳链的延长和苜蓿皂苷的形成 | 第13页 |
·植物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14-15页 |
2 紫花苜蓿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克隆 | 第15-32页 |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15-16页 |
·植物材料、载体和菌株 | 第15页 |
·实验生化试剂 | 第15-16页 |
·实验仪器 | 第16页 |
·实验方法 | 第16-20页 |
·引物设计 | 第16页 |
·紫花苜蓿幼苗的栽植 | 第16页 |
·紫花苜蓿总RNA 的提取 | 第16-17页 |
·RNA 反转录cDNA | 第17-18页 |
·PCR 扩增目的片段 | 第18页 |
·PCR 目的片段的切胶回收 | 第18-19页 |
·目的片段与克隆载体的连接 | 第19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19-20页 |
·菌体PCR 检测 | 第20页 |
·将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0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0-31页 |
·总RNA 提取 | 第20-21页 |
·同源克隆得到紫花苜蓿IPI 基因 | 第21页 |
·菌体PCR 检测结果 | 第21-22页 |
·阳性克隆测序结果 | 第22页 |
·紫花苜蓿MsIPI 基因核酸序列分析 | 第22-24页 |
·紫花苜蓿MsIPI 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24-25页 |
·紫花苜蓿MsIPI 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 | 第25-27页 |
·紫花苜蓿MsIPI 基因氨基酸亲疏水性分析 | 第27-28页 |
·紫花苜蓿MsIPI 基因氨基酸功能位点分析 | 第28页 |
·紫花苜蓿MsIPI 基因氨基酸二级结构分析 | 第28-29页 |
·紫花苜蓿MsIPI 基因系统进化树的分析 | 第29-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3 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2-39页 |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32页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实验试剂 | 第32页 |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试剂盒 | 第32页 |
·溶液和培养基配制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6页 |
·引物设计 | 第32-33页 |
·目的基因PCR 扩增引入酶切位点 | 第33页 |
·质粒提取 | 第33-34页 |
·质粒的酶切 | 第34-35页 |
·目的片段的切胶回收纯化 | 第35页 |
·目的片段与表达载体的连接 | 第35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5-36页 |
·转化产物的PCR 检测 | 第3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37页 |
·引入酶切位点的目的片段的克隆 | 第36-37页 |
·目的基因克隆载体及表达载体酶切鉴定 | 第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4 农杆菌介导紫花苜蓿MsIPI 基因烟草转化 | 第39-49页 |
·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39-40页 |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实验试剂 | 第39-40页 |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5页 |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40-41页 |
·农杆菌转化和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41页 |
·农杆菌介导的烟草转基因 | 第41-43页 |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 第43-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农杆菌转化检测 | 第45页 |
·转基因植株PCR 检测结果 | 第45-46页 |
·转基因植株RT-PCR 检测结果 | 第46页 |
·转基因植株GUS 基因PCR 检测结果 | 第46页 |
·转基因植株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4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实验结论 | 第49页 |
·创新点 | 第49页 |
·展望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