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2P模式的数据冲突的研究
| 第1章 绪论 | 第1-13页 |
| ·协同应用 | 第8-9页 |
| ·网络计算模式 | 第9-10页 |
| ·数据复制 | 第10-11页 |
| ·复制的目的 | 第10页 |
| ·复制的代价 | 第10-11页 |
| ·小结 | 第11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第2章 P2P技术简介 | 第13-23页 |
| ·P2P的概念 | 第13页 |
| ·P2P特点 | 第13-15页 |
| ·分散性 | 第13页 |
| ·可扩展性 | 第13-14页 |
| ·健壮性 | 第14页 |
| ·隐私性 | 第14-15页 |
| ·高性能 | 第15页 |
| ·P2P分类 | 第15-18页 |
| ·集中式P2P网络模型 | 第15-16页 |
| ·纯P2P网络模型 | 第16-17页 |
| ·混合P2P网络模型 | 第17页 |
| ·结构化P2P网络模型 | 第17-18页 |
| ·P2P与现有互联网的比较 | 第18-19页 |
| ·P2P的应用方向 | 第19-20页 |
| ·P2P分布式存储 | 第19页 |
| ·计算能力的共享 | 第19页 |
| ·P2P应用层组播 | 第19页 |
| ·Internet间接访问基础结构 | 第19-20页 |
| ·国内外P2P的应用现状 | 第20-22页 |
| ·国外 | 第20-21页 |
| ·国内 | 第21-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协同平台GK-Star体系结构和技术实现 | 第23-37页 |
| ·技术模型 | 第23-27页 |
| ·系统简介 | 第23-24页 |
| ·协作区定义 | 第24页 |
| ·协作区分层模型 | 第24-25页 |
| ·协作区数据工作流程 | 第25-27页 |
| ·技术现状 | 第27-34页 |
| ·成员定义 | 第27-28页 |
| ·主要技术特点 | 第28页 |
| ·传输技术 | 第28-30页 |
| ·同步技术 | 第30-32页 |
| ·数据处理方式 | 第32-34页 |
| ·存在问题 | 第34-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相关基础理论介绍 | 第37-47页 |
| ·一致性模型 | 第37-40页 |
| ·严格一致性模型 | 第37页 |
| ·顺序一致性模型 | 第37-38页 |
| ·因果一致性模型 | 第38页 |
| ·FIFO一致性模型 | 第38页 |
| ·弱一致性模型 | 第38-39页 |
| ·释放一致性模型 | 第39页 |
| ·入口一致性模型 | 第39页 |
| ·模型比较 | 第39-40页 |
| ·互斥算法 | 第40-44页 |
| ·集中式算法 | 第40-41页 |
| ·分布式算法 | 第41-43页 |
| ·令牌环算法 | 第43-44页 |
| ·算法比较 | 第44页 |
| ·事务 | 第44-46页 |
| ·事务模型 | 第44-45页 |
| ·事务分类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5章 数据冲突问题的解决 | 第47-59页 |
| ·引出问题 | 第47页 |
| ·几种典型案例 | 第47页 |
| ·整体解决方案 | 第47-48页 |
| ·互斥问题的解决 | 第48-51页 |
| ·共享文档类型 | 第48页 |
| ·算法的选择 | 第48-49页 |
| ·令牌的生命周期 | 第49页 |
| ·令牌传递方式 | 第49-50页 |
| ·令牌流动环境 | 第50-51页 |
| ·令牌在系统中的实现 | 第51-56页 |
| ·令牌定义 | 第51页 |
| ·数据结构设计 | 第51-52页 |
| ·流程实现 | 第52-56页 |
| ·数据冲突的一致性问题的解决 | 第56-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