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0-11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1-39页 |
综述一 清燥救肺汤的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综述二 肺部感染的研究进展 | 第18-25页 |
综述三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 第25-39页 |
前言 | 第39-40页 |
中篇 文献研究 | 第40-76页 |
一 中医学对肺热证的认识 | 第40-55页 |
1 清以前肺热证的文献研究 | 第40-44页 |
·病名 | 第40-41页 |
·病因病机 | 第41-43页 |
·治则治法 | 第43-44页 |
2 清代医家对肺热阴伤证治的研究 | 第44-49页 |
·清代医家对肺热证的认识 | 第44-46页 |
·热邪为患,气阴伤必然存在 | 第46页 |
·肺为娇脏,易致肺之气阴伤 | 第46-47页 |
·顾护正气,保护阴液,尤重胃阴 | 第47-48页 |
·益气养阴首用甘寒 | 第48-49页 |
3 肺热证的现代发病探讨 | 第49-55页 |
·致病邪气易伤气阴 | 第49-50页 |
·肺热证中病理产物损伤气阴 | 第50-51页 |
·好发人群具有正气不足的特点 | 第51-52页 |
·保护正气,扶正就是祛邪 | 第52-55页 |
二 清燥救肺汤方证研究 | 第55-69页 |
1 清燥救肺汤创制的时代背景 | 第55-56页 |
2 清燥救肺汤的源流考 | 第56页 |
3 清燥救肺汤组成特点 | 第56-61页 |
·辛寒宣肺清热 | 第57-58页 |
·甘寒养阴生津 | 第58-59页 |
·苦而润降肺气 | 第59-60页 |
·培土生金复津液 | 第60-61页 |
4 清代医家对此方的评价 | 第61-63页 |
5 清燥救肺汤与同名方、异名方研究 | 第63页 |
·清燥救肺汤的同名方 | 第63页 |
·清燥救肺汤的异名方 | 第63页 |
6 清燥救肺汤与同类方的比较研究 | 第63-66页 |
·桑杏汤 | 第64页 |
·养阴清肺汤 | 第64页 |
·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第64-66页 |
7 前人应用清燥救肺汤的经验总结 | 第66-69页 |
三 导师临床应用清燥救肺汤举例 | 第69-71页 |
四 清燥救肺汤临床使用的探讨 | 第71-76页 |
下篇 实验研究 | 第76-99页 |
引言 | 第76页 |
第一部分 清燥救肺汤抗小鼠流感病毒肺炎的药效学研究 | 第76-89页 |
实验一清燥救肺汤和麻杏石甘汤对流感病毒FM1 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 第77-8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77-78页 |
2 结果 | 第78-79页 |
3 讨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1页 |
实验二 清燥救肺汤和麻杏石甘汤对流感病毒FM1 感染小鼠肺指数的影响 | 第81-8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81-82页 |
2 结果 | 第82-83页 |
3 讨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5页 |
实验三 清燥救肺汤对流感病毒FM1 感染小鼠肺脏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 第85-8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5-86页 |
2 结果 | 第86-87页 |
3 讨论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89页 |
第二部分 清燥救肺汤保护流感病毒FM1 感染小鼠病毒性肺炎免疫损伤机制研究 | 第89-99页 |
实验四 清燥救肺汤对流感病毒FM1 感染小鼠肺组织匀浆液中TNF-α、MCP-1 和NO含量的影响 | 第90-9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0-91页 |
2 结果 | 第91-94页 |
3 讨论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结语 | 第99-100页 |
附图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个人简历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