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的鄂尔多斯盆地蒸发量计算及植被指数分析
1 引言 | 第1-17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陆面蒸发量的主要分析方法 | 第9-14页 |
·陆面蒸发的概念 | 第9-10页 |
·现有陆面蒸发的计算方法综述 | 第10-14页 |
·植被演化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及主要成果 | 第15-17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7-24页 |
·地理位置 | 第17页 |
·地形地貌 | 第17-20页 |
·山脉、长梁 | 第17-18页 |
·鄂尔多斯剥蚀波状高原 | 第18-19页 |
·黄土高原 | 第19-20页 |
·气候 | 第20页 |
·降水 | 第20页 |
·蒸发 | 第20页 |
·干燥度 | 第20页 |
·水文 | 第20-24页 |
·黄河 | 第21页 |
·渭河 | 第21页 |
·闭流区 | 第21页 |
·湖泊 | 第21-24页 |
3 基于能量平衡系统的地表蒸发量计算方法 | 第24-34页 |
·基本原理 | 第24页 |
·显热通量的计算 | 第24-29页 |
·动量和显热传输稳定度订正函数 | 第25-28页 |
·热传导粗糙度模型 | 第28-29页 |
·确定蒸发比 | 第29-32页 |
·利用地表能量平衡指数(SEBI)概念确定蒸发比 | 第29-32页 |
·从能量平衡角度确定蒸发比 | 第32页 |
·利用SEBS 确定实际蒸发(蒸腾)量 | 第32-34页 |
4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表蒸发量计算及分析 | 第34-61页 |
·地表蒸发量计算结果 | 第34-39页 |
·蒸发总量的计算 | 第39-42页 |
·蒸发量分布规律 | 第42-44页 |
·蒸发量的时间分布 | 第42页 |
·蒸发量的空间分布 | 第42页 |
·计算蒸发量与气象站资料对比 | 第42-44页 |
·蒸发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56页 |
·地下水位埋深与蒸发量 | 第45-46页 |
·地貌类型与蒸发量 | 第46-48页 |
·植被指数与蒸发量 | 第48-52页 |
·降水量与蒸发量 | 第52-56页 |
·包气带岩性与潜水蒸发 | 第56-61页 |
·包气带岩性 | 第56-58页 |
·包气带岩性对潜水蒸发的影响 | 第58-59页 |
·包气带岩性对降水入渗的影响 | 第59-61页 |
5 植被指数(NDVI)分析 | 第61-81页 |
·植被指数 | 第61-62页 |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与植被覆盖率 | 第62-63页 |
·MODIS 数据简介 | 第63-64页 |
·分析原理及方法 | 第64-73页 |
·计算植被指数变化曲线斜率 | 第65-69页 |
·计算植被指数差 | 第69-73页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73-81页 |
·水位埋深与植被指数 | 第73-78页 |
·降水量与植被指数 | 第78-80页 |
·包气带岩性与植被指数 | 第80-81页 |
6 结论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个人简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