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3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7页 |
·生物固氮的重要性 | 第13-14页 |
·我国盐碱地现状 | 第14-15页 |
·根瘤菌耐盐工程菌株构建的必要性 | 第15-16页 |
·本论文研究的依据和意义 | 第16-17页 |
·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根瘤菌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7-19页 |
·耐盐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1-22页 |
·本论文研究所采用的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根瘤菌耐盐工程菌株的构建与筛选 | 第23-41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7页 |
·根瘤菌 | 第23页 |
·耐盐基因 | 第23页 |
·本研究所用的其它菌株、质粒和引物 | 第23-24页 |
·培养基 | 第24-25页 |
·缓冲液和试剂 | 第25-26页 |
·DNA提取试剂 | 第26页 |
·碱法提取质粒所需主要试剂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2页 |
·中度嗜盐菌 Halobacillus trueperi总 DNA的提取(根瘤菌总 DNA的提取参照此方法) | 第27页 |
·DNA浓度与纯度的测定 | 第27页 |
·DNA片段的PCR制备 | 第27-28页 |
·DNA片段的胶内回收与纯化 | 第28-29页 |
·DNA片段的体外连接 | 第29-30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 第30页 |
·质粒的提取 | 第30-31页 |
·DNA的酶切 | 第31-32页 |
·三亲本杂交 | 第32页 |
·工程菌株耐盐性实验 | 第32页 |
·出发菌株耐盐性测定 | 第32页 |
·出发菌株抗生素抗性测定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40页 |
·出发菌株耐盐性及抗生素抗性测定结果 | 第32-33页 |
·基因betH 2.6的转化 | 第33-35页 |
·耐盐基因betH 1.5的转化 | 第35-39页 |
·耐盐基因betAB的转化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耐盐根瘤菌工程菌基因表达分析 | 第41-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供试根瘤菌 | 第41页 |
·所用仪器 | 第41页 |
·所用试剂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甜菜碱含量的测定(碘结晶沉淀法) | 第41-42页 |
·胞内游离氨基酸库含量测定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工程菌甜菜碱含量检测结果 | 第42页 |
·工程菌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库含量测定 | 第42-43页 |
·与本实验有关的基因表达方面的一些探索 | 第43-45页 |
·加入不同物质诱导未提高耐盐性的工程菌基因表达 | 第43-44页 |
·在慢生根瘤菌USDA110中克隆启动区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耐盐工程菌生理特性分析 | 第46-52页 |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供试根瘤菌 | 第46页 |
·回接无氮营养液配方 | 第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工程菌的遗传稳定性测定 | 第46-47页 |
·耐旱性测定 | 第47页 |
·生长曲线(代时)测定 | 第47页 |
·蛙石回接实验 | 第47-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工程菌稳定性检测 | 第48-49页 |
·工程菌生长曲线(代时)测定结果 | 第49-50页 |
·工程菌耐旱性检测 | 第50页 |
·回接结瘤实验结果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