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2页 |
第一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概述 | 第12-20页 |
第一节 与本文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发展 | 第13-20页 |
一 西方学者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阐述 | 第13-15页 |
二 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理论的阐述 | 第15-18页 |
三 中西方理论总结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中西方国家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践模型 | 第20-34页 |
第一节 西方国家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践模型 | 第20-25页 |
一 单一制集权模式 | 第20-22页 |
二 单一分权制 | 第22-24页 |
三 联邦制分权模式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西方国家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启示 | 第25-27页 |
第三节 我国建国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 | 第27-31页 |
一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 第27-29页 |
二 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 | 第29-31页 |
第四节 我国改革开放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经验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当前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不协调的表现及原因 | 第34-43页 |
第一节 当前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不协调的表现 | 第34-39页 |
一 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有所削弱 | 第34-36页 |
二 地方政府功能膨胀、行为失范 | 第36-38页 |
三 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变动的政治意义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当前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不协调的原因 | 第39-43页 |
一 症结所在:职权划分缺乏科学界定及法制规范 | 第40页 |
二 重要原因:政府体系内纵向权力划分与横向权力结构调整结合失调 | 第40-41页 |
三 特殊原因:地方政府均从自身利益出发 | 第41页 |
四 体制原因:缺乏制度性约束 | 第41-42页 |
五 现实原因:扭曲的市场和价格体系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协调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对策 | 第43-57页 |
第一节 当代学者关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的对策 | 第43-46页 |
一 “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 | 第43-44页 |
二 以市场为取向 | 第44-45页 |
三 “权责对称”理论 | 第45-46页 |
四 中央与地方集分权均衡原则 | 第46页 |
第二节 确立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 第46-48页 |
一 动静平衡原则 | 第46-47页 |
二 依法规范原则 | 第47-48页 |
三 政令畅通原则 | 第48页 |
四 竞争合作原则 | 第48页 |
第三节 调动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积极因素 | 第48-51页 |
一 发挥地方民众的拉动作用 | 第48-49页 |
二 发挥中央政府的主动作用 | 第49-50页 |
三 发挥科学技术的助动作用 | 第50-51页 |
第四节 全面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合理化的对策 | 第51-57页 |
一 加强中央权威 | 第51-53页 |
二 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权力 | 第53页 |
三 完善中央对地方的监督机制 | 第53-54页 |
四 中央与地方关系合理化的目标模式—法制化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