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保证期间的重认与重构

前言第1-8页
第一章 保证期间的理论重认第8-29页
 第一节 一般保证与连带保证的保证期间的解析第8-17页
  一、一般保证期间的解析第8-16页
  二、连带保证期间的解析第16-17页
 第二节 保证期间的理论重构—附混合条件与期限的合同所附期限第17-29页
  一、保证合同是附混合条件与期限的合同第18-20页
   (一) 保证合同是一个合同第18页
   (二) 保证合同是附条件的合同第18-19页
   (三) 保证合同是个附期限的合同第19-20页
   (四) 保证合同是个附混合条件与期限的合同第20页
  二、保证合同所附条件期限的发展演变及其对相关法学理论的影响第20-25页
   (一) 保证合同所附期限的演变第20-23页
   (二) 债权人主张保证债权的权利是形成权第23-25页
  三、保证期间理论对最高额保证的适用第25-27页
  四、保证期间理论对现有的关于保证合同性质理论的影响第27-29页
第二章、保证期间的立法重构第29-46页
 第一节 我国保证期间的立法及实务实践第30-37页
  一、我国古代的保证期间立法与实务实践第30-32页
  二、我国现行《担保法》就保证期间的立法瑕疵及其原因分析第32-37页
   (一) 保证期间内涵的界定不明第33-34页
   (二) 没有清楚认识主债权诉讼时效中止、中断与延长与保证期间的中止对保证期间计算产生的影响第34-35页
   (三) 对主合同变更的性质认定不利于保证人第35-36页
   (四) 对最高额保证期间的约定不合理第36-37页
   (五) 一般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起算点不尽合理第37页
 第二节 国外保证期间的立法实践第37-38页
 第三节 我国的保证期间立法草案的评价及保证期间的立法重构第38-46页
  一、对保证期间立法草案学者建议稿的评价第38-45页
   (一) 对梁慧星先生保证期间立法草案建议稿的评价第39-43页
   (二) 对王利明先生保证期间立法草案建议稿的评价第43-45页
  二、保证期间的立法重构第45-46页
结语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后记第50-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2-53页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造型设计中的系统设计方法研究--以JASMIN造型设计项目为例
下一篇:SD大鼠视网膜慢性高眼压损伤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