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10-11页 |
| 1 绪论 | 第11-24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纳米氧化锌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制备抗菌除臭、消毒、抗紫外线产品 | 第13-14页 |
| ·用于橡胶工业和涂料工业 | 第14页 |
| ·用于催化剂和光催化剂 | 第14页 |
| ·制备气体传感器及压电材料 | 第14页 |
| ·制备图像记录材料 | 第14页 |
| ·用于荧光体和电容器 | 第14页 |
| ·用于隐身技术——雷达波吸收材料 | 第14-15页 |
| ·精细陶瓷品工业 | 第15页 |
| ·大气污染治理 | 第15页 |
| ·纳米氧化锌制备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 ·物理法 | 第15-17页 |
| ·化学法 | 第17-19页 |
| ·固相合成法 | 第19-20页 |
| ·纳米氧化锌的表征 | 第20页 |
| ·课题的内容及意义 | 第20-2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20-21页 |
| ·课题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1-24页 |
| 2 溶胶-凝胶法的原理和应用 | 第24-31页 |
| ·概述 | 第24页 |
| ·基本原理 | 第24-25页 |
| ·工艺过程 | 第25-26页 |
| ·溶胶-凝胶方法的特点 | 第26-27页 |
| ·溶胶-凝胶法的技术进展 | 第27-28页 |
| ·溶胶—凝胶技术的应用 | 第28-31页 |
| ·块状材料 | 第29页 |
| ·纤维材料 | 第29页 |
| ·涂层和薄膜材料 | 第29页 |
| ·超细粉末 | 第29-30页 |
| ·复合材料 | 第30-31页 |
| 3 纳米粉体的表面改性 | 第31-36页 |
| ·概述 | 第31-32页 |
| ·表面改性的方法 | 第32-34页 |
| ·有机表面改性 | 第32-34页 |
| ·无机表面改性 | 第34页 |
| ·纳米粉体表面改性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 第34-36页 |
| 4 纳米氧化锌粉体的制备 | 第36-45页 |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36-37页 |
|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 ·实验试剂 | 第36-37页 |
| ·以聚乙二醇-400 为改性剂,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锌 | 第37-41页 |
| ·实验步骤 | 第37-38页 |
| ·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影响因素 | 第38-41页 |
| ·以柠檬酸三铵为改性剂,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锌 | 第41-44页 |
| ·实验步骤 | 第41-42页 |
| ·制备影响因素 | 第42-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5 纳米氧化锌粉体的性质分析 | 第45-64页 |
| ·前驱物、及凝胶的热重法分析 | 第45-49页 |
| ·热重法(TGA)简介 | 第45页 |
| ·前驱物的热重分析 | 第45-49页 |
| ·纳米氧化锌粉体在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 | 第49-52页 |
| ·纳米氧化锌粉体吸收紫外线能力 | 第52-55页 |
| ·使用AFM 观测纳米氧化锌粉体 | 第55-63页 |
| ·AFM(原子力显微镜)概述 | 第55-56页 |
| ·以聚乙二醇-400 为改性剂得到的纳米氧化锌粉体的观测 | 第56-59页 |
| ·以柠檬酸三铵为改性剂得到的纳米氧化锌粉体的观测 | 第59-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附录 | 第71-72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72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