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 ·研究简介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 ·牙髓干细胞 | 第11-13页 |
| ·哺乳动物牙齿发育的过程及分子机制 | 第13-17页 |
| ·生长因子在牙齿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 第17-20页 |
| ·转录因子在牙齿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 第20-21页 |
| ·其它信号蛋白在牙齿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 第2章 实验内容 | 第23-46页 |
| ·前言 | 第2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3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 ·仪器 | 第23-24页 |
| ·药品和耗材 | 第24页 |
| ·试剂配制 | 第24-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30页 |
| ·实验结果 | 第30-42页 |
| ·SHED和DPSCs的体外培养 | 第30页 |
| ·小鼠E13.5磨牙牙胚的打散重聚 | 第30-32页 |
| ·SHED或 DPSCs与鼠牙源性上皮重组嵌合体的组织形态学分析 | 第32-33页 |
| ·SHED或DPSCs间接被诱导形成牙齿结构 | 第33-37页 |
| ·用鼠牙源性上皮联合外源生长因子体外诱导人牙髓干细胞 | 第37-40页 |
| ·人牙髓干细胞成牙潜能的研究情况 | 第40-42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42-46页 |
| ·人牙髓干细胞的体外培养 | 第42页 |
| ·肾囊是进行体内器官培养的良好环境 | 第42页 |
| ·SHED或DPSCs与鼠E10.5牙上皮重组嵌合体的组织形态学分析 | 第42-43页 |
| ·SHED或DPSCs与鼠E13.5牙胚重组嵌合体的组织形态学分析 | 第43-44页 |
| ·用鼠牙源性上皮联合生长因子体外诱导人牙髓干细胞成牙 | 第44-45页 |
| ·人牙髓干细胞成牙潜能的研究情况 | 第45-46页 |
| 结论 | 第46-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个人简历 | 第59-60页 |
|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