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8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我国银行业企业面临的形势 | 第9-11页 |
·我国银行业企业自身的营销管理基础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国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竞争力(竞争能力)理论 | 第18-20页 |
·基于企业同质性假设的竞争力理论——企业外生要素理论 | 第18-19页 |
·基于企业异质性假设的竞争力理论——企业内生要素理论 | 第19-20页 |
·银行营销管理理论 | 第20页 |
·战略营销理论 | 第20-21页 |
·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假设与基本概念 | 第21-27页 |
·假设前提 | 第21-22页 |
·银行业企业营销方面的特殊性 | 第22-24页 |
·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的基本概念追溯和界定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的平台 | 第27-48页 |
·我国与世界银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基本格局 | 第27-34页 |
·世界银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27-30页 |
·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市场结构 | 第30-34页 |
·我国银行业企业的营销优势分析 | 第34-37页 |
·顾客相对稳固,市场份额巨大 | 第34-35页 |
·网络相对健全,渠道渗透度高 | 第35-36页 |
·传统业务具有优势 | 第36-37页 |
·拥有地缘和习惯优势 | 第37页 |
·我国银行业企业的营销劣势分析 | 第37-40页 |
·营销理念落后 | 第37-38页 |
·营销战略缺位 | 第38页 |
·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性产品和业务较少 | 第38-39页 |
·市场鲁棒性不强 | 第39页 |
·内部营销欠缺 | 第39-40页 |
·我国银行业企业的营销机会分析 | 第40-43页 |
·我国目前的银行生态环境对银行业的发展较为有利 | 第40-41页 |
·金融开放也蕴含着发展的契机 | 第41页 |
·金融需求变化与发展趋势带来的机遇 | 第41-43页 |
·我国银行业企业的营销威胁分析 | 第43-48页 |
·新进入者和潜在进入者带来的威胁 | 第43-45页 |
·替代品带来的威胁 | 第45-46页 |
·顾客讨价还价能力有所增强 | 第46页 |
·利差空间的收缩 | 第46页 |
·政府监管和金融法规的不利因素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 第48-68页 |
·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和基本原则 | 第48-51页 |
·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 | 第48页 |
·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48-51页 |
·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的本质特征及其识别 | 第51-52页 |
·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 | 第52-57页 |
·银行营销理念竞争力 | 第52-53页 |
·银行营销信息竞争力 | 第53页 |
·银行营销战略竞争力 | 第53-54页 |
·银行营销策略竞争力 | 第54-56页 |
·银行营销保障竞争力 | 第56-57页 |
·银行营销业绩竞争力 | 第57页 |
·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与确定 | 第57-68页 |
·营销理念竞争力评价指标 | 第57-59页 |
·营销信息竞争力评价指标 | 第59-60页 |
·营销战略竞争力评价指标 | 第60-63页 |
·营销策略竞争力评价指标 | 第63-66页 |
·营销保障竞争力评价指标 | 第66页 |
·营销业绩竞争力评价指标 | 第66-68页 |
第五章 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的基本方法 | 第68-79页 |
·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68页 |
·银行营销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基本方法 | 第68-73页 |
·建立评价指标集和评价级别 | 第68-70页 |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集 | 第70页 |
·确定评价级别集 | 第70-71页 |
·建立评价矩阵 | 第71页 |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 第71-73页 |
·银行营销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具体应用 | 第73-79页 |
·基本过程 | 第73-78页 |
·结果分析 | 第78-7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