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10-13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VPN组网技术综述 | 第13-26页 |
·概述 | 第13页 |
·现有VPN组网协议及其比较 | 第13-20页 |
·PPTP和L2TP协议 | 第13-15页 |
·MPLS协议 | 第15-16页 |
·IPsec协议 | 第16-17页 |
·SSL协议 | 第17-19页 |
·VPN组网协议比较 | 第19-20页 |
·现有VPN组网模式及其比较 | 第20-24页 |
·现有VPN组网模式概述 | 第20-21页 |
·网状结构组网模式 | 第21页 |
·星型VPN组网模式 | 第21-22页 |
·层次交换式VPN组网模式 | 第22-23页 |
·组网模式的比较 | 第23-24页 |
·VPN组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P2P搜索机制的VPN组网模式 | 第26-49页 |
·P2P搜索机制的概念、要求与分类 | 第26-30页 |
·P2P搜索机制概述 | 第26页 |
·纯P2P模式 | 第26-28页 |
·集中索引模式 | 第28页 |
·混合P2P模式 | 第28-30页 |
·基于P2P搜索机制的VPN(P2P_VPN)架构 | 第30-32页 |
·P2P_VPN的基本组成 | 第30-31页 |
·P2P_VPN的设备分类 | 第31-32页 |
·P2P_VPN组网模式 | 第32-35页 |
·P2P_VPN混合搜索模式 | 第32-33页 |
·P2P_VPN平面网状隧道组织模式 | 第33-35页 |
·P2P_VPN组网模式的特点 | 第35页 |
·P2P_VPN的组网工作原理 | 第35-45页 |
·系统数据集与P2P_VPN组网 | 第35-36页 |
·VPN站点动态登录与退出 | 第36-39页 |
·策略下载 | 第39-40页 |
·站点搜索 | 第40-41页 |
·站点更新 | 第41-44页 |
·搜索优化 | 第44-45页 |
·P2P_VPN搜索机制与安全隧道建立 | 第45-47页 |
·IKE及SSL握手协议的缺陷分析 | 第45-46页 |
·基于搜索机制的安全隧道建立 | 第46页 |
·P2P_VPN搜索机制的特点 | 第46-47页 |
·P2P_VPN组网模式的应用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P2P_VPN的认证与状态管理 | 第49-61页 |
·层次式P2P_VPN管理框架 | 第49-51页 |
·站点认证及安全会话建立 | 第51-57页 |
·站点的注册/注销 | 第51-52页 |
·站点认证与安全会话建立协议 | 第52-55页 |
·站点认证及会话建立协议分析 | 第55-57页 |
·基于状态的VPN站点管理 | 第57-60页 |
·基于VPN接入控制中心的集中式管理控制 | 第57-58页 |
·基于状态的站点管理机制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移动网络环境下P2P_VPN搜索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 第61-81页 |
·移动网络环境下P2P_VPN的系统组成 | 第61-63页 |
·VPN接入控制中心的组成与结构 | 第63-64页 |
·搜索机制报文设计 | 第64-66页 |
·搜索报文安全性设计 | 第64-65页 |
·搜索消息报文格式 | 第65-66页 |
·VPN网关搜索代理设计与实现 | 第66-71页 |
·IPsec、SSL协议和搜索机制的一体化设计 | 第67-68页 |
·VPN网关搜索代理的实现 | 第68-71页 |
·VPN移动客户端搜索代理的设计与实现 | 第71-75页 |
·IPsec移动客户端 | 第71-72页 |
·SSL移动客户端 | 第72-73页 |
·VPN移动客户端搜索代理的主要流程 | 第73-75页 |
·基于P2P_VPN搜索机制实现双边NAT穿透 | 第75-80页 |
·现有单边NAT穿透方案 | 第76页 |
·基于隧道转发的双边NAT穿透方案 | 第76-78页 |
·P2P_VPN搜索机制对隧道转发的支持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81-83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81-82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经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