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4页 |
第一部分 现状:当下中国警察权行使的不如人意之处 | 第14-42页 |
第一章 行政执法、刑事执法中的违法违纪问题 | 第14-21页 |
第一节 延安夫妻观看黄碟被刑拘案 | 第15-17页 |
第二节 广州孙志刚被错误收容致死案 | 第17-19页 |
第三节 湖北佘祥林“杀妻”案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个案中的警察行为问题及相关法律问题 | 第21-27页 |
第一节 延安“黄碟案”中的警察行为 | 第21-25页 |
第二节 佘祥林“杀妻”案中的警察行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警察权运行失范 | 第27-42页 |
第一节 警察权运行失范的概念与特征 | 第27-29页 |
第二节 警察权运行失范的本质 | 第29-31页 |
第三节 警察权运行失范的主要表现 | 第31-42页 |
第二部分 反思:中国警察权的观念与制度背景 | 第42-65页 |
第一章 观念背景与警察权诸特性概括的省思 | 第42-54页 |
第一节 警察权的国家性——国家权力属性、专政工具论与打击唯一 | 第42-47页 |
第二节 警察权的特殊强制性——武力强制、人身强制及滥用处置权 | 第47-49页 |
第三节 警察权的法定性——人治传统、条条框框与法制化水平较低 | 第49-54页 |
第二章 对制度大环境的省思 | 第54-65页 |
第一节 “全能型”公安的体制模式 | 第55-57页 |
第二节 “控制式”管理的体制设计 | 第57-60页 |
第三节 重要工具、重要力量与“老大”脾气 | 第60-61页 |
第四节 观念与体制转变的根本——法治警务、民主警务、服务警务 | 第61-65页 |
第三部分 对策:警察权的规范、制约与监督 | 第65-99页 |
第一章 规范警察权:立法渠道 | 第65-79页 |
第一节 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安行政审批权的缩减—规范警察行政管理权 | 第66-68页 |
第二节 法制化、制度化——规范警察权的主要渠道 | 第68-73页 |
第三节 正规化、规范化——规范警察权的队伍建设措施 | 第73-76页 |
第四节 规范警察权的个案——从技术侦查权立法的阙如来看 | 第76-79页 |
第二章 制约警察权:司法渠道 | 第79-91页 |
第一节 检警关系的理顺与警察权的司法审查 | 第80-85页 |
第二节 法院更多的介入与确立司法最终裁决原则 | 第85-88页 |
第三节 对警察行政、刑事权力的全面司法审查 | 第88-91页 |
第三章 监督警察权:权力制衡及以权利制约权力 | 第91-99页 |
第一节 对警察权进行监督的领域及其必要性 | 第91-95页 |
第二节 警察权的监督渠道及监督机制 | 第95-99页 |
第四部分 目标:中国警务法治的理想状态 | 第99-165页 |
第一章 西方经验:现代西方法治国家对警察权的限制 | 第100-119页 |
第一节 西方国家监督警察权的理论基础 | 第100-108页 |
第二节 西方国家司法控制警察权的具体做法 | 第108-114页 |
第三节 可资借鉴的对警察权的限制原则 | 第114-119页 |
第二章 中国问题与改革目标 | 第119-153页 |
第一节 更新观念:警察权的公益性与警察权运行的公共原则 | 第120-125页 |
第二节 更新观念:警察权的合法性与警察权运行的合法合理原则 | 第125-134页 |
第三节 制度构建:司法控制——司法中心主义 | 第134-145页 |
第四节 制度构建:人权至上主义 | 第145-153页 |
第三章 中国警务法治的理想状态 | 第153-165页 |
结论:我们的关注 | 第165-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8页 |
发表论文 | 第178-179页 |
中文摘要 | 第179-185页 |
英文摘要 | 第185-191页 |
后 记 | 第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