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

论林农在生态保护中的主体地位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1 引言第8-12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研究目的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第10-12页
2 林权变迁中生态保护责任主体的嬗变第12-21页
   ·生态保护责任主体的分类第12-15页
     ·政府生态保护责任第12页
     ·其他社会组织生态保护责任第12-13页
     ·个体生态保护责任第13-15页
   ·生态保护责任主体的演变第15-16页
     ·生态保护责任主体演变的决定因素第15-16页
     ·生态保护责任主体演变的路径第16页
   ·林农在生态保护中的责任主体地位的应然性第16-21页
     ·林农作为生态保护责任主体的理论依据第16-18页
     ·林农作为生态保护责任主体的必要性第18-19页
     ·实践视域下林农在生态保护中作用的发挥第19-21页
3 林农在生态保护中主体地位的内涵第21-31页
   ·生态保护的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第21-23页
     ·以权利为本位第21-22页
     ·以义务为本位第22-23页
     ·环境法的权利本位和义务本位观点评述第23页
   ·林农在生态保护法律关系中的权利第23-28页
     ·完整的林地承包经营权第23-26页
     ·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第26-27页
     ·生态补偿请求权第27-28页
     ·林地征收征用时林农的补偿请求权第28页
   ·林农在生态保护法律关系中的义务第28-31页
     ·林农生态保护义务的法律依据第28-29页
     ·林农生态保护义务的内容第29页
     ·林农生态保护义务的类型第29-31页
4 林农作为生态保护主体的现实障碍第31-37页
   ·林农维权的法律障碍第31-32页
     ·林农的法律意识障碍第31页
     ·林农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第31-32页
   ·不完善的林地经营权影响了林农林业保护的积极性第32-33页
   ·缺乏参与决策的内在动力第33-35页
     ·知情权缺乏保障第33-34页
     ·参与权和监督权缺乏动力第34-35页
   ·林农生态保护的实力不足第35-37页
     ·生态保护的主体意识较弱第35-36页
     ·较低的林业产业化水平束缚了林农对林地保护的投入能力第36-37页
5 林农生态保护主体地位保障机制的完善第37-47页
   ·依法保障林农对林地的自主经营权第37-39页
     ·经营自主权的保障第37-38页
     ·经营权流转权的保障第38页
     ·产品处置权的保障第38-39页
   ·依法保障林农获得补偿和赔偿的权利第39-40页
     ·生态补偿权的保障第39页
     ·林地征收征用时林农补偿请求权的保障第39-40页
     ·林权被违法侵犯时林农赔偿请求权的保障第40页
   ·依法保障林农在生态建设中的民主权利第40-42页
     ·林农知情权的完善第41页
     ·林农参与权的完善第41-42页
     ·林农监督权的完善第42页
   ·林农生态保护责任的实现机制第42-47页
     ·林农生态保护的行为模式第43页
     ·建立生态林和商品林划分治理制度第43-44页
     ·在技术、法律层面上完善政府配套服务措施第44-45页
     ·完善林业合作组织的内部治理第45-46页
     ·通过林权合法流转优化林业资源配置第46-47页
结束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个人简介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非点源参与水质交易法律机制研究
下一篇: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