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理论综述 | 第9-17页 |
一、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 | 第9-11页 |
(一) 文化旅游 | 第9-11页 |
(二) 文化旅游资源 | 第11页 |
二、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 | 第11-13页 |
(一)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1-12页 |
(二)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第12-13页 |
(三) “大旅游”发展理论 | 第13页 |
三、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3-17页 |
(一) 基本概念 | 第13-15页 |
(二) 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三) 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原则 | 第16-17页 |
第二章、赤峰市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 第17-27页 |
一、赤峰市概况 | 第17-18页 |
二、赤峰市旅游资源文脉分析 | 第18-19页 |
三、赤峰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 | 第19-24页 |
(一) 红山文化 | 第19-20页 |
(二) 草原青铜文化 | 第20页 |
(三) 契丹·辽文化 | 第20-22页 |
(四) 蒙元文化 | 第22-23页 |
(五) 明清佛教文化 | 第23-24页 |
四、赤峰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分析 | 第24-25页 |
(一) 蒙古族文化为代表的草原文化 | 第24页 |
(二) 兼具早期农耕文明和现代农业文明的北方中原文化 | 第24页 |
(三) 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完美结合 | 第24-25页 |
五、赤峰市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 第25-27页 |
(一)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 第25页 |
(二) 蒙古族文化旅游资源特色突出 | 第25-26页 |
(三) 不整合开发问题显著 | 第26-27页 |
第三章、赤峰市文化旅游资源市场需求及开发优势 | 第27-30页 |
一、赤峰市文化旅游资源市场需求分析 | 第27-28页 |
(一) 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 第27页 |
(二) 国际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 第27-28页 |
二、赤峰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 第28-30页 |
(一) 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 第28-29页 |
(二) 地缘优势 | 第29-30页 |
第四章、赤峰市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 | 第30-33页 |
一、区域整合 | 第30-31页 |
(一) 北部契丹·辽文化旅游区 | 第30页 |
(二) 中部科考文化旅游区 | 第30-31页 |
(三) 南部宗教文化旅游区 | 第31页 |
二、产品整合 | 第31-32页 |
(一) 历史文化旅游产品 | 第31页 |
(二) 蒙古族民俗风情 | 第31-32页 |
(三) 民族文化艺术 | 第32页 |
三、路线整合 | 第32-33页 |
(一) 民俗风情游 | 第32页 |
(二) 辽文化考古游 | 第32页 |
(三) 红山文化游 | 第32页 |
(四) 宗教文化游 | 第32页 |
(五) 草原长城游 | 第32-33页 |
第五章、赤峰市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措施 | 第33-35页 |
一、组建旅游产业领导小组 | 第33页 |
二、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 第33-34页 |
三、规范旅游中介服务 | 第34页 |
四、实施形象带动战略 | 第34页 |
五、发挥资源群体优势,组建拳头产品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后记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