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特种机电系统结构与控制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及途径 | 第13-14页 |
| 2 电击枪技术研究 | 第14-17页 |
| ·电击枪的杀伤机理 | 第14页 |
| ·电击枪的技术特点 | 第14-15页 |
| ·电击枪的作用效果 | 第15-17页 |
| 3 电击枪系统总体设计 | 第17-27页 |
| ·总体设计程序、准则、规律和步骤 | 第17-21页 |
| ·设计程序 | 第17页 |
| ·设计准则 | 第17-18页 |
| ·设计规律 | 第18-19页 |
| ·设计步骤 | 第19-21页 |
| ·电击枪系统功能分析 | 第21页 |
| ·电击枪功能模块划分 | 第21-22页 |
| ·电击枪设计要点研究 | 第22页 |
| ·电击枪方案设计 | 第22-26页 |
| ·电击枪战技指标 | 第22-23页 |
| ·电击枪外形的选择 | 第23页 |
| ·电击枪发射能源 | 第23-24页 |
| ·电击枪供电方式 | 第24页 |
| ·电击枪击发、保险机构 | 第24-25页 |
| ·电击枪的人机工程学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4 电击枪结构设计、模型的建立及内弹道分析 | 第27-40页 |
| ·电击枪结构功能研究 | 第27页 |
| ·电击枪结构设计方法 | 第27页 |
| ·电击枪零部件结构设计 | 第27-30页 |
| ·电击枪结构构成 | 第27页 |
| ·电击枪枪体 | 第27-28页 |
| ·电击枪击发机构与发射机构 | 第28页 |
| ·电击枪保险机构 | 第28页 |
| ·电击枪弹匣 | 第28-29页 |
| ·电击枪瞄具 | 第29-30页 |
| ·电击枪与其它武器系统接口 | 第30页 |
| ·电击枪三维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0-33页 |
| ·Solidworks软件及其特点 | 第31-32页 |
| ·电击枪实体建模的过程 | 第32-33页 |
| ·电击枪内弹道模型及分析 | 第33-39页 |
| ·概述 | 第33-34页 |
| ·电击枪内弹道过程与后效期 | 第34-35页 |
| ·电击枪内弹道模型的建立 | 第35页 |
| ·电击枪射击情况下火药燃气状态方程 | 第35-36页 |
| ·电击枪内弹道基本方程组及其解法 | 第36-38页 |
| ·电击枪的内弹道计算分析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5 电击枪硬件电路的设计制作 | 第40-49页 |
| ·电路设计方法和过程 | 第40-42页 |
| ·电路要实现的功能及构思 | 第42页 |
| ·电路原理图设计 | 第42-45页 |
| ·升压电路 | 第43页 |
| ·电平指示器 | 第43-44页 |
| ·定时电路 | 第44-45页 |
| ·电路的集成 | 第45页 |
| ·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 第45-48页 |
| ·印刷电路板的设计步骤 | 第45-46页 |
| ·印刷电路板设计规则 | 第46-47页 |
| ·印刷电路板图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6 电击枪的可靠性、安全性分析与设计 | 第49-57页 |
| ·电击枪的可靠性研究 | 第49-52页 |
| ·电击枪机械可靠性 | 第49-50页 |
| ·电击枪电子可靠性 | 第50页 |
| ·电击枪可靠性复查 | 第50-51页 |
| ·电击枪可靠性模型的建立 | 第51-52页 |
| ·电击枪的安全性研究 | 第52-55页 |
| ·电击枪的电镖对人体安全性 | 第52-53页 |
| ·电击枪高压脉冲对人体作用的安全性研究 | 第53-54页 |
| ·电击枪防改装性能 | 第54-55页 |
| ·电击枪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7 电击枪试验研究 | 第57-61页 |
| ·试验方案的拟订 | 第57-59页 |
| ·静态测量 | 第57页 |
| ·可靠性、安全性试验 | 第57-58页 |
| ·射击精度试验研究 | 第58-59页 |
| ·初速、有效射程测定 | 第59页 |
| ·试验结果的分析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8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61页 |
|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