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动力气象学论文--大气动力学论文

副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旱涝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ISO影响东亚夏季旱涝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第11-13页
   ·研究思路和内容第13-14页
   ·研究方法介绍第14-17页
     ·时空谱方法第15页
     ·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第15-17页
     ·功率谱检验第17页
     ·全球局地相对角动量的计算第17页
   ·资料简介第17-21页
第二章 北太平洋副热带大气纬向的季节振荡第21-36页
   ·引言第21页
   ·风场和降水的季节变率第21-24页
     ·经向风扰动纬向传播的季节变化第21-22页
     ·降水的季节变化第22-24页
   ·纬向振荡型季风的机制探讨第24-26页
     ·相对角动量(AAM)冬、夏季的垂直分布第24-25页
     ·相对 AAM 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第25-26页
   ·讨论和小结第26-36页
第三章 副热带季节内振荡时空特征的研究第36-63页
   ·引言第36页
   ·季节内振荡(ISO)的气候特征第36-39页
     ·ISO在实际大气中所占比重第36-37页
     ·ISO的季节变化第37页
     ·ISO纬向传播的时空谱结构第37-38页
     ·ISO的年际变化第38-39页
   ·东亚旱涝年份里ISO的分布特征第39-42页
     ·经向风的季节内振荡第39-41页
     ·局地相对角动量的季节内振荡第41-42页
   ·ISO的纬向传播第42-43页
   ·小结第43-63页
第四章 北太平洋副热带大气ISO的纬向传播对东亚旱涝的影响第63-91页
   ·引言第63页
   ·观测事实和结果分析第63-70页
     ·观测事实第63-64页
     ·时空滤波的季节内振荡分析第64-70页
   ·季节内振荡纬向传播的途径第70-71页
   ·时空滤波反映的天气特征第71页
   ·讨论和小结第71-91页
第五章 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大气ISO纬向传播的可能机制第91-112页
   ·引言第91-92页
   ·东、西太平洋相对角动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第92-93页
   ·东、西风角动量转换与ISO传播机制第93-98页
     ·相对 AAM、降水量、和海平面气压的距平分析第93-96页
     ·相对 AAM和850hPa经向风的交叉谱分析第96-98页
   ·行星波列与相对角动量交换的联系第98-101页
     ·相对角动量距平所呈现的遥相关波列型第98-99页
     ·行星波列中基本气流和扰动能量的垂直传播第99-101页
   ·讨论和小结第101-112页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第112-115页
   ·主要结论第112-114页
   ·存在的问题第114页
   ·研究展望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个人简历第125-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生态制剂和酶制剂对异育银鲫生长及消化生理的影响
下一篇:非裔美国英语变体(AAVE)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