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10页 |
| 前言 | 第10-26页 |
| 1 动物源性食品的兽药残留 | 第10-14页 |
| ·兽药残留的危害 | 第10-13页 |
| ·兽药残留的安全性监控 | 第13-14页 |
| 2 兽药残留检测方法 | 第14-22页 |
| ·兽药残留检测概述 | 第16-19页 |
| ·兽药残留的酶免疫分析 | 第19-22页 |
| 3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6页 |
| ·链霉素的性质及残留 | 第22-23页 |
| ·链霉素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 ·免疫分析技术在氨基糖苷类药物检测上的应用 | 第24-25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5-26页 |
| 第一部分 链霉素人工抗原的制备 | 第26-3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 ·试剂 | 第26-27页 |
| ·仪器与器材 | 第27页 |
| ·人工抗原的合成 | 第27-28页 |
| ·人工抗原的鉴定 | 第28页 |
| 2 结果 | 第28-31页 |
| ·人工抗原的合成与紫外扫描 | 第28-30页 |
| ·合成抗原的免疫学比较 | 第30-31页 |
| ·合成抗原的稳定性比较 | 第31页 |
| ·蛋白质浓度测定 | 第31页 |
| 3 讨论 | 第31-34页 |
| 第二部分 链霉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4-4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9页 |
| ·实验动物及生物材料 | 第34页 |
| ·药品和试剂 | 第34页 |
| ·仪器与器材 | 第34-35页 |
| ·主要溶液系统 | 第35页 |
|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5-37页 |
| ·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 | 第37页 |
| ·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7-39页 |
| 2 结果 | 第39-43页 |
| ·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建立 | 第39页 |
| ·腹水的制备 | 第39页 |
| ·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 | 第39-40页 |
| ·抗原抗体最佳工作浓度 | 第40页 |
| ·ciELISA 标准工作曲线及相关参数 | 第40-43页 |
| 3 讨论 | 第43-45页 |
| 第三部分 ELISA 链霉素检测试剂盒的组装和优化 | 第45-5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9页 |
| ·试剂 | 第45页 |
| ·仪器与器材 | 第45页 |
| ·包被抗原及包被稳定性试验 | 第45-46页 |
| ·单克隆抗体的保存稳定性试验 | 第46页 |
| ·标准药物溶液的稳定性 | 第46-47页 |
| ·酶标二抗的保存 | 第47页 |
| ·相关试剂的保存方法及稳定性 | 第47-48页 |
| ·TMB 显色系统的优化 | 第48-49页 |
| 2 结果 | 第49-55页 |
| ·抗原的稳定性 | 第49-50页 |
| ·单克隆抗体的保存 | 第50-51页 |
| ·标准链霉素溶液的保存 | 第51页 |
| ·酶标二抗的保存 | 第51-52页 |
| ·其他相关试剂的稳定性 | 第52页 |
| ·TMB 显色系统的稳定 | 第52-55页 |
| 3 讨论 | 第55-57页 |
| 第四部分 ELISA 试剂盒的初步应用 | 第57-6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7-60页 |
| ·实验动物 | 第57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57页 |
| ·样品添加回收试验 | 第57-59页 |
| ·动物试验 | 第59-60页 |
| 2 结果 | 第60-63页 |
| ·不同样品处理方法对ELISA 的影响 | 第60-61页 |
| ·Careez 法的优化 | 第61-62页 |
| ·链霉素在牛奶中的代谢消除 | 第62-63页 |
| 3 讨论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