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4页 |
| ·超分子化学概述 | 第12-13页 |
| ·环糊精为受体的超分子体系 | 第13-23页 |
| ·环糊精化学简介 | 第13-17页 |
| ·环糊精与药物配位包合的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 ·本论文的选题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灯盏花乙素与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选择键合行为研究 | 第24-33页 |
| ·引言 | 第24-25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 ·试剂与提纯 | 第25-26页 |
|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 ·实验部分 | 第26-27页 |
| ·溶液的配制 | 第26页 |
| ·操作步骤 | 第26-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 ·包合平衡时间 | 第27页 |
| ·温度的选择 | 第27页 |
| ·Na_2CO_3-NaHCO_3缓冲溶液pH值的选择 | 第27页 |
| ·主体环糊精与酚酞的包结配位 | 第27-30页 |
| ·竞争包结法测定环糊精与灯盏花乙素的配位稳定常数 | 第30-31页 |
| ·键合能力大小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聚赖氨酸键接环糊精的制备 | 第33-39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33-34页 |
| ·试剂与提纯 | 第33-34页 |
|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 ·溶液的配制 | 第34-35页 |
| ·聚赖氨酸键接环糊精的制备 | 第35-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38页 |
| ·单-(6-O-对甲苯磺酰基)-β-环糊精的合成 | 第36页 |
| ·单-(6-醛基-6-脱氧)-β-环糊精的合成 | 第36-37页 |
| ·β-CDPL的合成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聚赖氨酸键接环糊精与蒿甲醚的配位包结行为研究 | 第39-49页 |
| ·引言 | 第39-40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40-41页 |
| ·试剂与提纯 | 第40页 |
| ·主要仪器 | 第40-41页 |
|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 ·β-CDPL/ATM包合物及物理混合物的制备 | 第41页 |
| ·平衡相溶解度图研究 | 第41页 |
| ·固体包合物的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 | 第41页 |
| ·固体包合物的热分析表征 | 第41-42页 |
| ·固体包合物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 第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 ·β-CDPL/ATM包合物体系的平衡相溶解度图 | 第42-43页 |
| ·一维核磁 | 第43-45页 |
|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45-46页 |
| ·热量分析 | 第46-47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N-(8-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喹啉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的研究 | 第49-59页 |
| ·引言 | 第49-50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50-51页 |
| ·主要试剂 | 第50页 |
| ·主要仪器 | 第50-51页 |
|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 ·溶液的配制 | 第51-52页 |
| ·操作步骤 | 第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8页 |
| ·HQAS的合成 | 第52-54页 |
| ·HQAS的荧光特性 | 第54-55页 |
| ·HQAS与Zn~(2+)的键合比及配位模式 | 第55-57页 |
| ·pH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57页 |
| ·干扰离子的测定 | 第57-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壳聚糖与环糊精接枝的研究 | 第59-64页 |
| ·引言 | 第59-60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60页 |
| ·主要试剂 | 第60页 |
| ·主要仪器 | 第60页 |
| ·实验部分 | 第60-61页 |
| ·溶液的配制 | 第60页 |
| ·操作步骤 | 第60-6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1-62页 |
| ·壳聚糖分子量的测定 | 第61-62页 |
| ·壳聚糖书-β-环糊精高聚物的合成 | 第62页 |
| ·小结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7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