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学(农艺学)论文--作物生物学原理、栽培技术与方法论文--作物生理学论文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的初步检验实验及输入因子的响应分析研究

1 引言第1-16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3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研究系统及流程第14-16页
2 研究方法与试验设计第16-26页
   ·试验区概况第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参考作物选择第16-17页
     ·研究方法第17页
   ·实验布置方案与测定项目第17-26页
     ·实验布置第17-18页
     ·参考作物(苜蓿)蒸发腾发量(ET_(苜蓿))第18-22页
     ·棵间土壤蒸发的测定第22-23页
     ·Bowen 自动气象站第23-24页
     ·土壤含水量第24页
     ·生物量的测定第24-25页
     ·光合作用测定第25-26页
3 ET_0计算公式国外研究进展与评估第26-43页
   ·ET_0计算公式的研究进展与应用评估第26-35页
     ·ET_0计算公式的研究进展第26-29页
     ·ET_0计算公式应用的分析评估第29-35页
   ·三个时期ET_0代表公式的理论基础第35-38页
     ·MP 公式的推导过程第35-37页
     ·PM 公式的推导要点第37-38页
     ·标准ASCE-PM 公式第38页
   ·ET_0计算公式第38-41页
     ·标准ASCE-PM公式第38-39页
     ·Penman-Monteith 公式第39页
     ·FAO-24 Penman 公式第39页
     ·Hargreaves 公式第39-40页
     ·Priestly-Taylor 公式第40页
     ·Doorenbos-Pruitt 公式第40页
     ·FAO-24 Blaney-Criddle 公式第40-41页
     ·FAO-24 Radiation 公式第41页
   ·小结第41-43页
4 ET_0计算公式在我国半干旱区(杨凌)的率定实验研究第43-69页
   ·ET_0计算公式在半干旱区杨凌的评估分析研究(以天为计算尺度)第43-49页
     ·实测值与各公式计算数值相互关系评估第43-47页
     ·实测值ET_(苜蓿)与各公式计算值的相关分析第47-48页
     ·实测值ET_(苜蓿)与各公式计算值的误差评估第48-49页
     ·实测值ET_(苜蓿)与各公式计算值的总率定评估第49页
   ·ET_0计算公式在我国杨凌的初步分析(以小时为计算尺度)第49-52页
     ·ET_0计算公式第50页
     ·各公式的分析评估第50-52页
   ·ET_0计算公式在半干旱区杨凌地区主成项和适用性分析评估第52-66页
     ·ET_0计算公式间对比评估(计算尺度为天(旬))第52-63页
     ·ET_0计算公式间对比评估(计算尺度为小时)第63-64页
     ·不同日照时数对ET_0值的影响估算第64-66页
   ·小结第66-69页
5 ET_0计算公式设定条件冠层阻力的实验率定与主要因子的影响分析估算第69-89页
   ·ET_0计算公式设定条件的实验率定第69-72页
     ·自然地理条件第69页
     ·实验内容第69-70页
     ·土壤水分的测定第70-72页
   ·冠层阻力的率定研究第72-79页
     ·冠层阻力的定义第72页
     ·冠层阻力的计算公式第72-74页
     ·冠层阻力率定第74-79页
   ·缺实测资料情况下下垫面反射率的估算第79-86页
     ·Song 反射率计算公式第80-81页
     ·Song 反射率计算公式的检验第81-82页
     ·用Song 公式对参考作物(修剪苜蓿)反射率值的估算第82-86页
   ·两种参考(标准)作物(紫花苜蓿、牧草)蒸发腾发量的转换系数(K_r)第86-87页
   ·小结第87-89页
6 ET_0计算公式输入因子的响应第89-113页
   ·半干旱气候区(杨凌)输入因子对ET_0计算公式的响应第89-101页
     ·方法原理第89-91页
     ·输入因子对ET_0计算公式的影响分析第91-96页
     ·全生育期输入因子对ET_(aero)值的响应第96-98页
     ·全生育期输入因子对ET_(rad)值的响应第98-101页
     ·全生育期ET_(rad)及ET_(aero)对ET_0值的影响分析第101页
   ·呼和浩特半干旱气候区ET_0计算公式的对比及输入因子影响分析第101-106页
     ·PM 与MP 公式的对比第102-103页
     ·气温、风速、湿度输入因子对ET_0值的影响第103-106页
   ·辐射项Angstrom 公式中a、b 值的设定第106-110页
     ·辐射项Angstrom 公式中a、b 值的推求第106-107页
     ·辐射项Angstrom 公式中a、b 值的设定第107-109页
     ·杨凌气候区率定a、b 计算新ET_0值与PM 公式计算值的对比研究第109-110页
   ·小结第110-113页
7 参考作物生理生态因子对ET_0的影响初步研究第113-129页
   ·水分亏缺对参考作物的影响第113-115页
     ·参考作物产量与全生育期总蒸发腾发量的关系第113-114页
     ·参考作物产量与时段蒸发腾发量关系的线性模型第114-115页
   ·参考作物时空分布结构特征分析第115-117页
     ·单株参考作物高度与其分枝数、叶片数关系第115-116页
     ·叶面积指数空间分布特征第116-117页
   ·光能分布和截获第117-119页
     ·大气上界光合有效辐射第118-119页
     ·冠层顶部光合有效辐射第119页
   ·参考作物叶片蒸腾速率和光合作用的响应第119-124页
     ·因子分析原理第120-122页
     ·参考作物叶片蒸腾速率和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第122-123页
     ·单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关系第123-124页
   ·物质积累第124-127页
     ·生物量积累与ET_0的关系第124-126页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ET_0值的关系第126-127页
   ·小结第127-129页
8 结论与存在问题第129-134页
   ·结论第129-132页
   ·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32-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6页
作者简介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蒙古语远程教育平台中蒙古文网页制作工具与模板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NET的Web应用系统通用平台中工作流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