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页 |
| ·硅藻土及其应用状况概述 | 第13-25页 |
| ·硅藻土概述 | 第13-17页 |
| ·硅藻土的开发利用现状 | 第17-25页 |
| ·城镇污水处理A/O工艺与粉体强化技术 | 第25-30页 |
| ·城镇污水处理A/O工艺 | 第25-26页 |
| ·粉体强化污水处理工艺 | 第26-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二章 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 | 第32-38页 |
|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33-38页 |
| ·进水水质 | 第33页 |
| ·试验装置 | 第33-35页 |
| ·中试工艺流程 | 第35-36页 |
| ·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生物硅藻土反应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工艺的系统调试 | 第38-46页 |
| ·试验目的 | 第38页 |
| ·试验内容及方法 | 第38页 |
| ·系统调试结果与讨论 | 第38-45页 |
| ·微生物的培养与驯化——生物硅藻土的形成 | 第38-42页 |
| ·水力负荷调试 | 第42-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生物硅藻土反应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工艺的处理性能研究 | 第46-69页 |
| ·试验目的 | 第46页 |
| ·试验材料、内容及方法 | 第46-47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7-67页 |
| ·溶解氧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8-56页 |
| ·投药量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6-62页 |
| ·回流比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62-65页 |
| ·水力冲击负荷的影响 | 第65-66页 |
| ·事故后的启动与恢复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五章 生物硅藻土反应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工艺主要污染物去除作用研究及工艺改进 | 第69-80页 |
| ·有机物的去除 | 第69-73页 |
| ·硅藻土与生物硅藻土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絮凝作用 | 第69-71页 |
| ·有机物的生物降解 | 第71页 |
| ·澄清作用 | 第71-72页 |
| ·反应器各段有机物去除作用 | 第72-73页 |
| ·脱氮作用 | 第73-77页 |
| ·硝化反硝化速率的测定 | 第73-74页 |
| ·投料对硝化作用的强化 | 第74-75页 |
| ·反硝化作用的强化 | 第75-77页 |
| ·除磷作用 | 第77-79页 |
| ·反应器各段对磷酸盐的去除 | 第77-79页 |
| ·除磷剂的替换 | 第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六章 污泥干化研究 | 第80-86页 |
| ·试验目的 | 第80页 |
| ·试验装置、内容及方法 | 第80-81页 |
| ·试验结果及讨论 | 第81-84页 |
| ·温度对污泥干化的影响 | 第83页 |
| ·阳光照射对污泥干化的影响 | 第83-84页 |
| ·降雨(湿度)对污泥干化的影响 | 第84页 |
| ·结论 | 第84页 |
| ·经济性分析 | 第84-86页 |
| 第七章 经济性分析 | 第86-89页 |
| ·工程投资及运行费用 | 第86-87页 |
| ·与传统活性污泥法比较 | 第87-89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9-92页 |
| ·结论 | 第89-90页 |
| ·建议 | 第90-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