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23页 |
| ·监督和民主监督 | 第8-13页 |
| ·监督的概念和思想脉络 | 第8-10页 |
| ·民主监督的概念辨析 | 第10-12页 |
| ·民主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定位 | 第12-13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3-16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论文基本框架 | 第20-21页 |
| ·主要研究方法和范式设计 | 第21-23页 |
| 2 历史的必然—民主监督的思想形成和历史发展 | 第23-27页 |
| ·民主监督思想初步提出 | 第23-24页 |
| ·民主监督理念正式确立 | 第24-25页 |
| ·民主监督和民主党派工作受损停滞 | 第25页 |
| ·民主监督继续发展并迎接新机遇 | 第25-27页 |
| 3 现实的选择—民主监督独特的功能优势 | 第27-33页 |
| ·以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看民主监督之必要性 | 第27-28页 |
| ·以政治合法性视角看民主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功能优势 | 第28-31页 |
| ·民主监督在世界党际监督模式中的独特性 | 第31-33页 |
| 4 民主监督运行机制的结构分析 | 第33-36页 |
| ·民主监督运行机制的概念 | 第33-34页 |
| ·民主监督运行机制的构成要素和运作系统 | 第34-36页 |
| 5 民主监督机制的运行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6-55页 |
| ·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现状 | 第36-42页 |
| ·监督主体的存在现状 | 第36页 |
| ·监督方法的运行现状 | 第36-39页 |
| ·监督客体的实施现状 | 第39-41页 |
| ·监督环境及背景描述 | 第41-42页 |
|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 | 第42-47页 |
| ·民主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7-55页 |
| ·思想意识层面的原因分析 | 第48-49页 |
| ·政治传统和政治环境层面的原因分析 | 第49-50页 |
| ·制度层面的原因分析—以“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理论为视角 | 第50-52页 |
| ·运行机制层面的原因分析 | 第52-55页 |
| 6 完善民主监督运行机制的路径设计 | 第55-71页 |
| ·寻求民主监督运行机制路径突破的基本原则 | 第55-56页 |
| ·各地对权力监督的创新性实践 | 第56-59页 |
| ·完善民主监督运行机制的路径选择和具体设计 | 第59-71页 |
| ·主体强化—监督能力提高 | 第61-62页 |
| ·客体突破—监督重心转移 | 第62-66页 |
| ·制度系统—监督程序保证 | 第66-67页 |
| ·组织系统—监督机构完善 | 第67页 |
| ·媒介系统—监督方式突破 | 第67-69页 |
| ·评估系统—监督成效检验 | 第69-71页 |
| 7 结束语 | 第71-73页 |
| 8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 附录一: 关于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职能的调查问卷 | 第78-80页 |
| 附录二: 关于特约监督人员工作的调查问卷 | 第80-82页 |
| 后记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