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7页 |
·引言 | 第8页 |
·相似理论和数学模型 | 第8-13页 |
·相似理论 | 第8-9页 |
·数学建模及其重要性 | 第9-10页 |
·数学建模的方法步骤 | 第10-11页 |
·数学模型在电化学性能预测方面的应用 | 第11-13页 |
·电动车用MH-Ni 电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 第13-14页 |
·MH-Ni 电池的概述 | 第14-17页 |
·MH-Ni 电池的特点 | 第14-16页 |
·MH-Ni 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MH-Ni 电池内压研究概况 | 第17-21页 |
·MH-Ni 电池气体的产生和消耗 | 第17-20页 |
·影响MH-Ni 电池内压的因素 | 第20-21页 |
·影响MH-Ni 电池寿命的因素 | 第21-23页 |
·电池内压的测量方法 | 第23-25页 |
·电池内压测量方法简介 | 第23-24页 |
·电池内压测量方法原理 | 第24页 |
·电池壳体的力学模型 | 第24-25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MH/Ni 电池内压与循环寿命之间关系研究 | 第27-45页 |
·实验仪器、研究对象及实验电路图 | 第27-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实验电路图 | 第27-28页 |
·实验设计 | 第28页 |
·不同正负极活性物质配比电池的实验 | 第28-29页 |
·电池化成与标定容量 | 第28-29页 |
·新电池的内压测试 | 第29页 |
·充放电循环寿命实验 | 第29页 |
·寿命结束时电池内压的测试 | 第29页 |
·不同正负极活性物质配比电池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容量标定结果 | 第29页 |
·新电池的内压测试结果 | 第29-32页 |
·寿命结束时的内压测试结果 | 第32-34页 |
·循环寿命的测试结果 | 第34-35页 |
·不同电解液量电池的实验 | 第35-36页 |
·电池化成与标定容量 | 第36页 |
·新电池的内压测试 | 第36页 |
·充放电循环寿命实验 | 第36页 |
·不同电解液量电池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45页 |
·容量标定结果 | 第36-37页 |
·内压测试结果 | 第37-41页 |
·循环寿命测试结果 | 第41-45页 |
第三章 建立表征充电状态与电池内压关系的数学模型 | 第45-68页 |
·建立表征充电状态与电池内压上升段关系的数学模型 | 第45-64页 |
·四次函数及五次函数和内压曲线的拟合 | 第45-49页 |
·Exponential Growth 函数和内压曲线的拟合 | 第49-50页 |
·Lorentz 函数和内压曲线的拟合 | 第50-51页 |
·Gauss 函数和内压曲线的拟合 | 第51-54页 |
·Boltzzman 函数和内压曲线的拟合 | 第54-64页 |
·建立表征充电状态与电池内压静置段关系的数学模型 | 第64-66页 |
·二次函数和内压曲线的拟合 | 第64页 |
·Exponential Decay 函数和内压曲线的拟合 | 第64-66页 |
·Lorentz 函数和内压曲线的拟合 | 第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第四章 验证电池内压和曲线的拟合及其与循环寿命的关系 | 第68-75页 |
·实验 | 第68-69页 |
·电池化成 | 第68页 |
·标定容量 | 第68页 |
·电池的内压测试 | 第68页 |
·电池充放电循环寿命实验 | 第68页 |
·验证表征充电状态与内压关系的数学模型 | 第68-6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9-72页 |
·标定容量结果 | 第69页 |
·电池内压测试结果 | 第69页 |
·电池循环寿命结果 | 第69-70页 |
·验证表征时间和内压关系的数学模型 | 第70-72页 |
·不同正负极活性物配比的电池寿命结束时的内压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