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毛细管电泳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32页 |
| ·概述 | 第7-8页 |
| ·芯片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 | 第8-17页 |
| ·芯片上荧光检测的装置 | 第8-14页 |
| ·氩、氖等离子激光器 | 第9页 |
| ·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的小型荧光检测器 | 第9-13页 |
| ·LED作为激发光源的光路系统 | 第13-14页 |
| ·荧光检测方式 | 第14-15页 |
| ·直接荧光检测的范畴 | 第14页 |
| ·间接荧光法 | 第14-15页 |
| ·化学衍生的方式 | 第15-17页 |
| ·脱线的柱前衍生法 | 第16页 |
| ·在线的柱前衍生法 | 第16页 |
| ·在线的柱后衍生法 | 第16-17页 |
| ·荧光衍生试剂及分析特性 | 第17-23页 |
| ·衍生试剂的构成与要求 | 第17-18页 |
| ·各类衍生试剂的性质和应用 | 第18-23页 |
| ·异硫氰酸酯类衍生试剂 | 第18-19页 |
| ·活性卤类衍生试剂 | 第19-21页 |
| ·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性酯类衍生试剂 | 第21-22页 |
| ·芳香邻二醛类衍生试剂 | 第22-23页 |
| ·芯片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第23-28页 |
| ·一般药物分析 | 第24-26页 |
| ·体内药物分析 | 第26-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2页 |
| 第二章 芯片毛细管电泳快速分离检测麻黄碱类兴奋剂 | 第32-47页 |
| ·引言 | 第32-33页 |
| ·实验部分 | 第33-37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33-34页 |
| ·仪器 | 第33页 |
| ·药品和试剂 | 第33-34页 |
| ·实验方法 | 第34-37页 |
| ·芯片的制作 | 第34页 |
| ·芯片制作所用溶液的配制 | 第34-35页 |
| ·电泳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35页 |
| ·样品溶液的配制 | 第35页 |
| ·尿样预处理 | 第35-36页 |
| ·待测物的衍生 | 第36页 |
| ·分离测定 | 第36-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4页 |
| ·荧光试剂和衍生物的荧光光谱 | 第37-38页 |
| ·进样条件的选择 | 第38-40页 |
| ·SDS对分离的影响 | 第40-41页 |
| ·pH值的选择 | 第41-42页 |
| ·分离电压的选择 | 第42-43页 |
| ·性能分析和应用 | 第43页 |
| ·尿样测定 | 第43-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第三章 芯片毛细管电泳快速分离检测抗肿瘤药物 | 第47-60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 ·仪器 | 第47-48页 |
| ·药品和试剂 | 第48页 |
| ·运行缓冲液的制备 | 第48页 |
|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48页 |
| ·芯片的结构 | 第48-49页 |
| ·分离测定 | 第49页 |
| ·芯片前处理及后处理 | 第49页 |
| ·电泳实验操作 | 第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8页 |
| ·芯片的清洗 | 第49-50页 |
| ·pH的影响 | 第50-52页 |
| ·乙腈浓度的影响 | 第52-55页 |
| ·性能分析 | 第55-58页 |
| ·结论 | 第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61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