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光纤通信系统 | 第8-9页 |
·光纤通信中的偏振模色散 | 第9-13页 |
·偏振模色散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偏振模色散的补偿方法分类 | 第15-19页 |
·非光学方法 | 第15-16页 |
·光学方法 | 第16-17页 |
·高阶偏振模色散补偿 | 第17-19页 |
第2章 偏振模色散基础理论 | 第19-35页 |
·偏振模色散的定义 | 第19-21页 |
·时域定义 | 第20页 |
·频域定义 | 第20-21页 |
·偏振态的概念 | 第21-22页 |
·偏振模色散的数学描述 | 第22-30页 |
·椭圆偏振光的描述系统 | 第22-24页 |
·邦加球表示法 | 第24-25页 |
·琼斯矢量表示法 | 第25-26页 |
·斯托克斯矢量表示法 | 第26-27页 |
·斯托克斯矢量与邦加球 | 第27-28页 |
·斯托克斯矢量与琼斯矢量 | 第28-29页 |
·琼斯矩阵与穆勒矩阵 | 第29-30页 |
·偏振主态理论 | 第30-31页 |
·高阶偏振模色散 | 第31-32页 |
·偏振相关损耗 | 第32-33页 |
·偏振模色散的级联法则 | 第33-35页 |
第3章 PMD补偿器模型及其数值模拟 | 第35-51页 |
·PMD补偿器与模拟器 | 第35页 |
·数学模型分类 | 第35-37页 |
·机械旋转型 | 第37-40页 |
·偏振控制器型 | 第40-43页 |
·平面波导线路型 | 第43-48页 |
·模型分析 | 第43-45页 |
·数值模拟 | 第45-48页 |
·三种PMD补偿器模拟统计曲线的精确性的比较 | 第48-50页 |
·一阶比较 | 第48-49页 |
·二阶比较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PLC型PMD补偿器模型的关键技术分析 | 第51-61页 |
·关键技术概述 | 第51-52页 |
·PLC型偏振分束器的模型 | 第52-54页 |
·PLC型偏振分束器的理论分析 | 第54-57页 |
·BPM软件仿真 | 第57-61页 |
第5章 补偿系统软件仿真 | 第61-67页 |
·仿真软件简介 | 第61-62页 |
·偏振模色散补偿系统设定 | 第62页 |
·使用模拟器产生PMD效应的仿真 | 第62-64页 |
·采用模拟器的补偿系统的仿真架构 | 第62-63页 |
·40Gbit/s系统中偏振模色散效应及补偿仿真结果 | 第63-64页 |
·在光纤链路中PMD效应的仿真 | 第64-66页 |
·采用单模光纤的补偿系统的仿真架构 | 第64页 |
·40Gbit/s系统中PMD效应及补偿仿真结果 | 第64-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补偿试验 | 第67-72页 |
·实际补偿实验装置介绍 | 第67-68页 |
·实验装置补偿测试 | 第68-69页 |
·实验装置补偿评价 | 第69-71页 |
·补偿器补充说明 | 第71-72页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创新点 | 第73页 |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页 |
声明 | 第78-79页 |
个人简历和学术论文成果 | 第79-80页 |
个人简历 | 第79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附录 本文常用英文缩写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