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募配穴埋线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 引言 | 第1-14页 |
| 1 文献研究 | 第14-24页 |
| ·祖国医学对慢性胃炎认识 | 第14页 |
| ·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认识 | 第14-19页 |
| ·概述 | 第14-15页 |
| ·分类 | 第15页 |
| ·病因及发病机理 | 第15-17页 |
| ·病理 | 第17页 |
| ·临床表现 | 第17-18页 |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第18页 |
| ·诊断 | 第18-19页 |
| ·鉴别诊断 | 第19页 |
| ·防治 | 第19页 |
| ·现代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概况 | 第19-24页 |
| ·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 ·临床研究 | 第19-20页 |
| ·毫针为主疗法 | 第19-20页 |
| ·其他疗法 | 第20页 |
| ·作用机制研究 | 第20-21页 |
|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 ·临床研究 | 第21-22页 |
| ·动物实验 | 第22页 |
| ·机理探讨 | 第22-24页 |
| 2 临床研究 | 第24-48页 |
| ·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 ·病例选择 | 第24页 |
| ·诊断标准 | 第24页 |
| ·纳入标准 | 第24-25页 |
| ·排除标准 | 第25页 |
| ·研究方法 | 第25-31页 |
| ·病例分组 | 第25-27页 |
| ·治疗方法 | 第27-28页 |
| ·意外情况处理 | 第28-29页 |
| ·观察指标 | 第29页 |
|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9-30页 |
| ·指标观察方法 | 第30-31页 |
| ·中止、剔除标准 | 第31页 |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1页 |
| ·结果分析 | 第31-48页 |
| ·临床疗效分析 | 第31-34页 |
| ·胃电图检测统计结果 | 第34-37页 |
| ·胃镜像统计结果 | 第37-38页 |
| ·血浆胃泌素、P物质检测结果 | 第38-40页 |
| ·两组治疗前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 第40页 |
|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 第40-41页 |
| ·治疗前后健康状况评测 | 第41-48页 |
| 3 讨论 | 第48-52页 |
| ·埋线穴位选择 | 第49页 |
| ·埋线不良反应观察 | 第49-50页 |
| ·疗效观察 | 第50页 |
|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的机理探讨 | 第50-52页 |
| 结语 | 第52-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 附录1 | 第63-68页 |
| 附录2 | 第68-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