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2 前人研究进展 | 第13-22页 |
| ·愈伤组织的利用及遗传变异研究 | 第13-14页 |
| ·柑橘愈伤组织的利用 | 第13-14页 |
| ·柑橘愈伤组织离体保存过程中的遗传变异的研究 | 第14页 |
|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 | 第14-17页 |
| ·影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因素 | 第14-15页 |
| ·离体保存过程中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检测 | 第15-17页 |
| ·染色体的直接鉴定法 | 第15页 |
| ·利用气孔大小、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花粉粒大小进行鉴定 | 第15页 |
| ·植株形态指标鉴定 | 第15-16页 |
| ·细胞流式仪鉴定倍性水平 | 第16页 |
|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分子检测 | 第16-17页 |
|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利用 | 第17页 |
| ·多倍体育种研究 | 第17-19页 |
| ·诱导同源多倍体的意义 | 第18页 |
| ·克服远源杂交的不育性 | 第18页 |
| ·创造远源杂交育种的中间材料 | 第18页 |
| ·利用多倍体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 | 第18页 |
| ·秋水仙碱诱导获得同源四倍体 | 第18-19页 |
| ·组织培养获得多倍体 | 第19页 |
| ·多倍体育种在果树上的应用 | 第19页 |
| ·胚胎发生及影响因子的研究 | 第19-22页 |
| ·激素对体胚发生的影响 | 第20-21页 |
| ·2,4-D对体胚发生的影响 | 第20页 |
| ·TDZ对体胚发生的影响 | 第20页 |
| ·ABA对体胚发生的影响 | 第20页 |
| ·其它激素对体胚发生的影响 | 第20页 |
| ·内源生长素的影响 | 第20-21页 |
| ·不同碳源对体胚发生的影响 | 第21页 |
| ·秋水仙素促进体胚发生 | 第21页 |
| ·细胞悬浮培养促进体胚发生 | 第21页 |
| ·体胚发生过程中的遗传变异 | 第21-22页 |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柑橘愈伤组织DNA含量变异的研究 | 第23-4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3-25页 |
| ·方法 | 第25-26页 |
|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 ·分析方法 | 第2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44页 |
| ·自然状态下DNA含量变异的测定 | 第26-40页 |
| ·2002年对柑橘愈伤组织DNA含量变异的测定 | 第26-30页 |
| ·2004年对柑橘愈伤组织DNA含量变异的测定 | 第30-33页 |
| ·2005年对柑橘愈伤组织DNA含量变异的测定 | 第33-40页 |
| ·激素处理条件下DNA含量变异的测定 | 第40-44页 |
| ·不同激素对柑橘愈伤组织DNA含量变异的影响 | 第40-43页 |
| ·KT,NAA和6-BA对柑橘愈伤组织DNA含量变异的影响 | 第40页 |
| ·2,4-D和TDZ对柑橘愈伤组织DNA含量变异的影响 | 第40-43页 |
| ·激素对柑橘愈伤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 3 讨论 | 第44-46页 |
| 第三章 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 第46-6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9页 |
| ·试验材料 | 第46-48页 |
| ·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 ·测定柑橘愈伤组织的生长速度 | 第48页 |
| ·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及统计其个数 | 第48页 |
| ·不同碳源对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的影响 | 第48页 |
| ·高温与低温对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的影响 | 第48页 |
| ·柑橘愈伤组织植株再生 | 第48页 |
| ·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64页 |
| ·柑橘愈伤组织的胚状体和植株再生 | 第49-51页 |
| ·再生植株的形成过程 | 第49页 |
| ·柑橘愈伤组织再生胚状体能力大小比较 | 第49-51页 |
| ·柑橘愈伤组织生长速度与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之间的关系 | 第51-53页 |
| ·柑橘愈伤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异与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之间的关系 | 第53-56页 |
| ·不同碳源对柑橘愈伤组织生长及其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之间的影响 | 第56-59页 |
| ·高温与低温对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的影响 | 第59页 |
| ·柑橘愈伤组织植株再生 | 第59-64页 |
| ·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与再生植株生长状态的关系 | 第59-62页 |
| ·胚性愈伤组织畸形胚状体分化 | 第62-63页 |
| ·再生植株的倍性测定 | 第63-64页 |
| 3 讨论 | 第64-65页 |
| 第四章 秋水仙素处理后柑橘愈伤组织DNA含量变异及其同源四倍体的诱导研究 | 第65-8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7页 |
| ·试验材料 | 第65-66页 |
| ·试验方法 | 第66-67页 |
| ·秋水仙素处理愈伤组织 | 第66-67页 |
| ·过滤灭菌的秋水仙素处理愈伤组织 | 第66-67页 |
| ·高压灭菌的秋水仙素处理愈伤组织 | 第67页 |
| ·同源四倍体的诱导 | 第6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7-79页 |
| ·秋水仙素低浓度长时间处理 | 第67-68页 |
| ·固体培养基MT+10mg/L秋水仙素 | 第67-68页 |
| ·液体培养基MT+低浓度秋水仙素 | 第68页 |
| ·秋水仙素高浓度短时间处理 | 第68-69页 |
| ·对秋水仙素处理的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倍性测定 | 第69页 |
| ·探寻柑橘愈伤组织生长规律 | 第69-73页 |
| ·柑橘愈伤组织在MT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 第69-72页 |
| ·柑橘愈伤组织在悬浮培养基上生长 | 第72-73页 |
| ·柑橘愈伤组织同源多倍体诱导 | 第73-77页 |
| ·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秋水仙素 | 第73-76页 |
| ·固体培养基中加入秋水仙素 | 第76-77页 |
| ·同源四倍体的获得 | 第77-79页 |
| 3 讨论 | 第79-80页 |
| 第五章 总讨论 | 第80-83页 |
| 1 柑橘愈伤组织的DNA含量变异规律探讨 | 第80-81页 |
| 2 柑橘同源四倍体的诱导方法探讨 | 第81页 |
| 3 体细胞胚胎发生探讨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8页 |